家长要参与,但不能强迫
反过来,有些家长怕被埋怨,走了另一个极端,完全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这种态度是更不可取的。虽然高三的学生在年龄上已接近成人,但毕竟阅历有限,分析问题难免偏颇。因此,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分析和指导。
由此可见,在填报志愿时,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沟通,双方各抒己见,互通有无,才能作出令大家都满意且不后悔的决定。比如上面的案例,小芮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她翻阅了很多资料,也分析了自己的成绩,并为自己制定了最后的冲刺计划。而小芮的父母在得知小芮周全的考量之后,也放下心来,决定全力支持她。
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
谈到填报志愿,还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那就是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一些家长比较看重学校的名气,认为只要学校好,毕业不愁找工作。但实际上,很多只择“校”的考生都遭遇了困境,上大学后他们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一再考虑转系或退学。耽误了青春,也浪费了时间。相信这一定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
新政策须关注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各地区当年度高招政策调整,及各高校的特殊要求说明,如文理科要求、专业对性别要求、外语语种、视力、是否面试及是否加试口试等。
今年部分地区对于填报志愿出台了新的政策——平行志愿。这一政策的出台,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高分考生。但同时,平行志愿填报使成绩与学校层次的对应更为明显,因此,在填报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按照一定标准排列志愿学校和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仍然存在风险。它要求考生和家长准确了解招生政策,吃透招生规则;结合多次权威性考试情况,准确评估考生实力,确定大致报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办学情况、录取细则(包括专业录取规定、加分政策等)。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