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李某填报志愿时很有头脑,有自己的主见,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根据2003年实际录取结果看,北大、清华在河南的录取最低分分别是641分和645分,他若报北大、清华的话肯定没戏。他的分数报北京师范大学则正好(2003年北师大在河南的录取最低分为621分)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其次他的3个志愿填得很有层次,即使第一志愿落选,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仍能接住(二、三志愿学校2003年在河南的录取分为562分、579分),不至于落到第二批,三是他同意专业服从分配,这给学校录取时留了充分的余地。所以说,他的志愿报得比较科学合理。
实例2:湖北考生王某,2003年的考分532分,高出重点线16分。按理说上很好的一本大学希望不大,也没什么太多可供选择的。他把报志愿的重点放在二本。他一直想留在本地的财经学院学习经济,离家也近些。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没想过自己能上第一批院校,所以在一本志愿填报时不太认真,在第一志愿栏里随意填报了兰州大学新闻系,并服从专业分配。但觉得不太可能上,就在二本的第一志愿非常稳妥地报了当地财经学院的经济学专业。
可结果出来后,他居然被兰大新闻系录取了。查询结果是他在录取的18人中排名第12。许多人都认为他十分走运,其实他并不那么想。去了一个那么远的地方,还学了一个外人觉得热门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点评:该同学虽然被第一志愿录取了,但他的志愿报得并不成功。
1.学习,第一要靠兴趣,虽然他上了重点但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由于估计自己的分数上一本竞争力不大,就对一本志愿不认真对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即使我们志愿表上填报的志愿不一定是最精确的,但一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填报之前,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到每个志愿实现的结果,对每一栏志愿都必须精心填报。
2.一般来讲,像该生这个竞争力不强的分数,第一志愿填报西部院校是希望比较大的。由于地域的差异,西部院校较东部和中部院校在分数上还是相对低些,且每个院校都格外重视把自己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考生。而此考生并没想到这点,致使阴差阳错上了自己其实并不想上的学校。所以,无论分数多少,都要精心填写表内的每一栏志愿,好好决策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