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长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国家,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是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而且,高考“状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远大的志向、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适当推崇或可对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激励。如今年浙江省的文科“状元”出身农家,靠“两免一补”的帮助读完高中,确实有必要深入宣传一番。
但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关注,却弊多利少。
其一,有可能“捧杀”某些高考尖子。高考“状元”都还很年轻,缺乏人生历练,“状元”之名说不定就已让有些人飘飘然不知所以了,又何堪一顶又一顶“高帽”的重压?此时对许多高考“状元”来说,可能更需要的是“冷水”而非盛名。
其二,助长中小学教育的功利化、商业化。大搞“状元”崇拜,本质上便是大力宣传“分”中自有黄金屋、“分”中自有光明途。这必将加重全社会对分数的迷信和依赖,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一些弊端的症结所在。
其三,容易伤害某些高考失利者。与“状元”相比,那些考试成绩平平者或不如意者才是数量庞大、更值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每年都有高考成绩不理想者制造出一些悲剧,一定要防止“状元崇拜”增加此类悲剧的发生几率。
责任编辑:虫虫
各地高校2009年招生信息(更新中) | ||||||
京 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
新疆 | 吉林 | 福建 | 广东 | 云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