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胆创新,敢辟新路
切苹果历来都是竖着切,人们从来都如此,谁也不曾想过横着切,而且还会认为横着切是错的。可是一个6岁的孩子却横着把苹果切开了,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横着切是错的"这样的框框。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苹果的横断面上的那个由果核组成的五角星。
可见,如果不改个切法,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五角星的,所以,这个小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故事中的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切法大喊"切错了",这不正是当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的代表吗?他们不知道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因此,不能创新有所进步。所以,改革者就一定要抛弃旧观念,旧做法,大胆创新,另辟新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敢于从新的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新的结果,才能有所进步。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做事方法经过人们多年的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大家墨守成规,不再想着另选一种方法,因而事情永远是老样子。其实这些旧有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在这种时候,想要发展进步,这种旧有的观念就成了绊脚石,它会阻碍我们的前进。
举个圆珠笔的例子说吧。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芯里面装的油较多,往往油还没用完,小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很狼狈。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用过不少特殊材料来制造圆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笔芯中的油没用完时就坏掉了。因而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就在这时候,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作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没坏之前就用完了。于是,问题解决了,圆珠笔大行于世。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旧的思维定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改换想法,另辟路径。
改革开放的现实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总抱着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这样的陈腐观念,坚持搞计划经济,行吗?总认为集体企业不能兼并国有企业,行吗?正因为我们敢于冲破旧的思维定式,大胆改革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才使我国的经济从死胡同里走了出来。
俗话说"别一条道跑到黑",应该给我们些启发。它虽说通俗,却一样在告诉我们:另辟路径,别有洞天。
让我们向孩子学习,敢于冲破条条框框,做个会另辟路径的革新者!
16.他没尽到责任
商朝的大臣箕子能从纣王想用象牙筷子这么小的一件事上看出其发展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真是聪明得很。
对于箕子的聪明是否值得称颂呢?不,他根本不应受到赞美,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
像箕子作为君主时代的大臣就应竭尽全力去辅佐自己的主子。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既然有那个担心,为何不谏?既然有那种远见,为何不说?纣王是个昏君,众所周知,但又有谁一生下来就想杀人。想用象牙筷子时的纣王想必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但他的大臣们却无人阻挡,无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商朝的灭亡与箕子的知"法"犯"法"和隔岸观火有关,他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孔子对他的弟子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而箕子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并没有做到防微杜渐,能算个称职的大臣吗?也许箕子也曾好言劝过纣王,纣王却不听。如果是这样,箕子就更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既然自己力量不够,为何不号召群臣;既然一两遍无用,为何不反复进谏;既然好言不行,为何不以死相谏,这样即使不能劝住纣王,也起码给群臣作个榜样,不至于后来愈演愈烈,终至亡国。
能否完成责任反映了一个人对理想的追求程度。只要矢志不渝,纵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他的一生也是值得肯定的。像岳飞、文天祥等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英雄,他们并没有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但在我们心中,他们仍是不朽的英雄。相反,对那些只作出也许是科学的预言的而并无实际做法的人,我们给予的也只是鄙夷和不屑。
谁都知道,"责任"指的一个人所应做的事。一个医生如果不去救死扶伤,一个教师如果不好好去教书育人,一个军人如果好好不去保家卫国,一个学生如果不好好去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仅只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说他尽到责任了吗?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的。
我们否定箕子的作法,但他毕竟有着自己阶级的局限性--保全自己;他虽有预言,但不敢犯上的思想束缚了他,使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但,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不是就没有这样的干部了呢?回答是有,而且不少。他们或明哲保身,或尸位素餐,或压制后进,或同气相连。有他们,我们的社会很难快速发展。
我们应该以山呼海啸之势震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率领亿万群众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快速前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祖国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7.尊重给人自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
故事很感人,那位纽约商人是的确令人敬佩的,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不仅可使自己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更可使他人拥有自尊与自信。铅笔推销员事业的成功的起点,仅仅是纽约商人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买笔的尊重让推销员从乞丐的自卑中解脱出来,自信地踏上崭新的经商之路。可见,尊重他人是重要的,它可以让失望的人们看到光明,自卑的人们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英国著名女作家舒拉・布鲁姆的成功得益于作文教师对她的尊重。她曾回忆老师给她的鼓舞:"永远不要后悔你所做过的任何事,它们全是经验。甚至让你出过丑,那也是宝贵的经验,你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而更加富有。"
尊重他人犹如明灯,为陷入自卑的黑暗中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犹如蜡烛,点燃失意人的希望之火。相反,不尊重别人,轻则伤害他人的自尊,重则埋没有用之材。油画家凡高不就是生前作品得不到尊重与肯定,郁郁寡欢而死的吗?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互相尊重。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强国与弱国应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各国在维护本国国格的同时,也应尊重别国。
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少人拜倒于金钱,忘记了自尊。为了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这种人理所当然难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一些人因为有几个钱,便目中无人,自认为"有钱便是爷",他们同不自尊的人一样,无法体会到受人尊重的快乐。因为他们不明白: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总之,对自己,对他人,人与人,国与国,都应学会尊重,正如普希金的一句话:"尊重别人吧,你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
我们一齐来努力,让世界充满尊重!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