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心理学辅导 >> 正文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备考学习方法
来源:优易学 2011-5-13 18:02:3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一)学习

  1、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不能把个体的一切行为变化都称为学习,如疲劳、感觉适应、生病、生理成熟等虽然引起人的行为变化,但不是通过练习而产生的,就不能称为学习。研究学习规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对于学习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个体行为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规律,同时对身心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矫正均有指导意义。另外,学习有关知识理论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学习的类型

  对疾病发生、症状产生和心理治疗关系最大的学习类型有联系学司、认知学习和复杂学习三种类型。

  (I)联系学习(association learning)。联系学习是指机体与外界事物间建立新的联系,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俄国心理学家此籽洛夫(nAB"0B·I923)提出。狗进食时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刺激,狗不会分泌唾液,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但如每次在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然后再给食物,这样多次训练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分泌唾液,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是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强化是指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在时间上的相结合过程。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放弃非条件刺激,即不给强化,那么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称为消退。掌握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的规律,有助于理解行为的产生和变化。

  操作条件反射(operateconditionedreflex)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B·F,I953:提出。他设计了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将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箱内,老鼠在箱内乱窜乱跳,当它偶然压下箱内杠杆时,就得到一粒食物。经过多次的重复经历,再把老鼠放入箱内。它就会主动压杠杆来获取食物,这样操作性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在这个实验中,食物作为奖励与操作(压杠杆)在时间上的结合,成为正强化;如果同样的实验申,只是使老鼠在压杠杆时给予电击,那么它将不再压杠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消失,这便是消退,则电击惩罚与操作(压杠杆)的结合成为负强化。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也是强化,但斯氏强化的定义已和巴氏强化的定义不同。斯氏强化是指强化物(食物或电击)对某一操作行为(压杠杆)的反馈作用或两者的结合。凡强化物对操作行为起正反馈或增加作用称正强化;反之,称负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说明,人的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身心疾病可以通过强化而获得,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而消除。

  (2)认知学习(cognitive learning)。认知论学者认为,学习是掌握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它的性质是突然的诚悟、例如苛勒(W.KObIeU的顿悟实验(insightexperiment):当猩猩发现悬挂的香蕉与箱子之间的关系后,它可立即去搬弄箱子,将箱子放在香蕉的下边,然后攀上箱子取下香蕉,这说明猩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认知参与到学习中。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障碍,就因为人们对外界环境歪曲错误的认知。而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治疗心理障碍,就必须矫正其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信念。

  (3)复杂学习(complicatedlearning)。人类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比联系学习和认知学习等简单学习复杂得多,比如弹琴、操作电脑,以及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按照刺激一反映理论,也可以把复杂学习看成是具有条件反射特点的动力定型。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复杂学习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即初期较快→平台状态→再次提高。

  (二)记忆

  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及思考过的问题的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记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如果离开记忆,将永远重复地去感知已经感知过的事物,那么将会停留在新生儿的水平,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

  2、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具体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以及问题解决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亿,是以个体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亿。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它的映象仍然持续一瞬间才消失的记忆,其信息保持的时间约为0.25-2秒之间。

  (2)短时记忆指一次经验之后,能保持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3)长时记忆指从I分钟至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

  3、记忆过程的规律

  记忆过程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

  (1)识记(memorization)。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并存储在记忆系统。根据识记时有无目的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预先没想记忆的内容却在头脑中留下了痕迹。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有意识记是有目的、有计划并有意努力参加的识记。根据对学习材料是否理解,可将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依据材料的外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比无意识记与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2)保持(retention)和遗忘(forgetness)。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保持的过程并不是把识记过的事物一成不变地在头脑中保留着,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识记内容的质和量都在发生着变化。

  (3)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call)。

  再认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识别出来;回忆是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能够重新在脑中出现映象的过程。再认和回忆都是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只是再认比回忆简单。一般来说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能回忆的就一定能再认。

  (三)学习和记忆的机理

  关于学习、记忆的生理机制,很早就有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应的理论观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I973年英国的布利斯(Bliss)等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突触传递效能改变的现象----突触传递效能增强,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I0个小时以上。他们把这种长时程的突触传递效能改变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电位(LTP)",这一学习和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在I978年时得到了美国的麦克诺顿(MC·Naughton)等人的支持。

  另外,通过实验观察,人们发现突触的结构在长时程记忆过程申有所改变,即脑中记忆的巩固是由于突触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而非依靠神经系统的持续活动来实现的。同时还认为,长时记忆过程中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也可能发生持久性变化。这一"突触可塑性学说"是学习和记忆产生的生理机制的又一观点。

  目前,有关学习、记忆机理的研究在突触可塑性学说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即N0调控学说。前面已证明,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LTP)是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现又证明N0是LTP产生的关健。其过程为:记忆信息→胆碱能神经元动作电位→乙酰胆碱→Ca++内流→N0合成酶活性增强,使精氨酸和02合成瓜氨酸并生成N0→LTP→CGMP↑→RNA蛋白质分子合成→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记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