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试题中心 >> 正文
教育硕士试题库:政治理论问答题(下)
来源:优易学 2010-1-13 16:14:4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十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简答)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有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十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简答)
  江泽民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三、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论述)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思想的“五个坚持”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①以人为本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根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指导思想,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执政理念。所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也为了人的发展。
  ②全面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人应有的本质实现人的发展,而且既坚持全面又有所侧重,既发展特长又互不替代。其次,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再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④以协调改革促进协调发展。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①“五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
  二是统筹区域发展。
  三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②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完善”。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任务是:(2004年第30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多项选择题)
  (1)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2)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现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改善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
  (4)健全就业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实现。
  (5)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十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十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答)
  首先:要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三:要强化资源管理
  最后:要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论述)
  (一)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形式。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红利、股息、利息和分享收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和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一些收入,以及分享风险收入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上述的一些分配已经超过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围,所分得的收入包含了用于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等内容。因而,这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可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

十七、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简答)
  1、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低向高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第三个阶段,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个性与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来就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阐述了它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级社会创造了条件。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与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根上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里,人才能有真正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在促进和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两者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统一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中。

十八、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论述)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五)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九、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答)
  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