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试题中心 >> 正文
试题: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练习第二章
来源:优易学 2010-1-13 16:11:3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一、填空

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7.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和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8.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 

人力资本: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教育资本储量: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答: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教育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①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4、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
答:
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②教学形式个别化。
③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④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答:
①教育与文化的承传。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赖同代人和上下代人之间口耳相传而获得的传递和保存;
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除了口耳相传外,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
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

②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第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基本文化要素;选择有利于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实际应用效率较高的文化要素。
第二,教育对文化的整理。特别是学校教育之所以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③教育对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新文化的特质的增生过程,在浩瀚瑰丽的文化宝库中,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总体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答:
①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虽然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但真正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教师倾向于按事先安排好的方案教学,而不习惯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问,而不习惯于不断被学生提问;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司令和监督处罚,而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教育制度,更是一种选仕制度。这种制度的长期实行。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重功名、官本位的观念。这种观念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当官的”、“出名的”人作为评判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反映在教育质量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少数尖子学生看作是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把考取高等院校人数的多少看作是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这种观念在现代的消极影响是,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智育中,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强调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与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③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的学生观的影响。孝和忠,都是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服从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影响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学生观的形成。在多数的教师和家长的眼中,顺从、听话、老实,一直被看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的学生往往被视为不好的学生。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