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教育学 >> 正文
教育硕士复习指南:教育学原理新增知识点之德育的模式
来源:优易学 2011-11-12 12:37:1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三、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观澄清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拉斯思、哈明等人。

  1、理论假设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 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时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

  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诸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

  2、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

  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具体又分为七个步骤:

  (1)完全自由地选择;

  (2) 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

  (3) 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

  (4) 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

  (5) 乐于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

  (6) 根据做出的选择行事;

  (7)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

  3、采用价值澄清法的基本原则

  (1)避免说教、批评、灌输,不要把焦点集中于对或错上面;

  (2)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要让学生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

  (3)不要强求学生有问必答;

  (4)澄清法主要在造成气氛,目标是有限的;

  (5)主要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6)避免空泛的讨论,要及时结束讨论。

  (7)不要针对个人;

  (8)教师不必对学生的话和行为都作出反应;

  (9)不要使学生迎合教师;

  (10)避免千篇一律。

  4、价值澄清法的优点

  (1)尊重儿童的地位,引发儿童的主动性;

  (2)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的选择能力;

  (3)注重现实生活;

  (4)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价值澄清法的不足

  近年来,澄清是非的价值观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这种模式是反理性的,它对价值的个性特征的过分强调,极容易导向价值相对主义。

  四、社会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

  1、理论假设

  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社会学习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儿童道德行为、道德判断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同样也可通过社会学习加以改变。综合运用榜样替代性奖励可以改变或提高道德判断。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该理论强调:道德教育的人格特征,即关心人格的整体性,而不是简单的某种行为反应;教学中的德育意义,例如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教师的人格形象等;潜在课程的作用,尤其是校园文化的熏陶。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儿童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内部成长和自发的发现过程,而且是由社会示范的呈现和社会实践、训练来实现的。

  5.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主张德育应当引导学生把获得的认识付诸行动,在改变环境的实践中发展道德水平。

  3、社会学习论的优点

  在吸收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行为主义,使之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更合理的阐释,对德育工作有很大意义;

  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的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系统论述了示范榜样对道德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形式和途径;

  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的理论给学校德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具体阐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建立认知调节机制的基本过程,把环境的示范和个体的发展与认知调节机制的互动表达出来,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是如何内化外部作用,从而逐渐发展起自我评价能力的;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理论拼凑的痕迹还很明显,缺乏深入细致持之一贯的贯穿力;

  许多观点尚缺乏进一步的论证,一些实验的信度也尚存疑问;

  在德育实验中缺乏具体的教育策略,很难在学校德育中实施等等。

  五、集体教育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是由前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

  1、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2、“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劳动者的这种“自由集团”,是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统一的行动、有组织纪律的社会有机体。

  在强调集体的同时,马卡连柯也注意到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一个健全的集体,由于有正确的组织领导、成员间的互相影响,便能促进个性发展。

  3、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还分析了儿童集体形成的阶段,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教师应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并在集体中教育和影响个人。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指的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地前进,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旺盛的力量。他主张,要给集体不断提出奋斗目标,并激励集体成员为实现目标而作出努力。为了使前景教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他又把前景细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由近及远,逐步实施。

  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我的基本教育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说实在,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二、复习的点睛指导

  德育的模式这部分,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这一节中的“德育的概述”、、“德育过程”、“德育的原则”、“德育的方法”、 “德育的途径”、等内容一样,很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

  但在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部分中,有可能会涉及到要求结合今年新增的两个纲要运用德育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现象中的德育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因此应以主观题的形式来准备。海文教育学名师接下来还会对学员进行答题题型的预测和答题技巧的点拨。大家如还有疑难问题可以和海文专业课教研室联系,我们的专家辅导团队会为大家解疑答惑。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