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教育学 >> 正文
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六章第三节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来源:优易学 2011-9-30 15:08:1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一 课程标准的意义与结构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计划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前言部分:说明本课程(学科)的特点、意义,阐明本课程(学科)的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部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或年级)的具体目标。
  (3)内容标准部分:这是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结合具体内容,规定教学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通常会以案例的形式给出教学建议。
  (4)课程实施建议部分:给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等等。
  二 教科书的意义、编排及作用
  1.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教科书。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主要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多样化了。除教科书以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
  教科书的编辑要求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2.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3.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本学科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教科书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3)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
  (4)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当然,对于教科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
  三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Reed,学的教材建设。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国家教委于1986年9月,正式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中小学教材的审定工作,1988年颁布了"一纲多本"新的课程政策,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教材多样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就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等等。
  具体来说,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性主要体现为对确定知识的正确表达,对于那些学术界尚在争论的问题,一般不宜在教材中出现。所谓思想性,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基础性是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王策三先生在《教学论稿》中指出,不是任何真理性知识、思想性强的知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完全知识都能进入教科书,只有当它们具有基础性或改造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时,才能被选择和组织进人教科书。王策三先生认为,"所谓基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从一方面讲,它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无论是事实知识或原理知识,都是客观上大量存在的事物和基本规律的反映,因而适用于广大的空间、较长的时间和众多的事物,成为学生学习和从事各种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从另一方面讲,它具有发生性、起始性。后来学习其它知识,必须以它为准备条件,或者都不过是它的发展,或者是它的扩充,或者是它的加深,或者是改造,或者这几种情况兼而有之。"
  当然,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编写多样化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
  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一般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
  (1)以学科逻辑系统为主,力求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即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的心理顺序、智力和各种心理品质发展的顺序。
  (2)直线排列和螺旋(圆周) 排列相结合。所谓直线排列,即各种知识(事实、原理)只学一次;所谓螺旋排列即许多的知识要反复学习。一般而言,要将这两种排列方式结合起来,防止绝对化。
  5.教科书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使得教学内容的编排在保证系统性和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内容之间的整合,保证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