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种四个人说话,只有一个人的话为真,我们都很清楚那种题型该用矛盾法。可这道题是每个人的话都只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好多人一看这个题,自己以前没见过,便无从下手了,根本没有思路,只能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设法。这样肯定就比较耗费时间了。我们应该去找这个题的特点。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去观察这个题,我们其实是不难发现特点的。我们仔细去看这三个人的话,最直观的就能发现,前面三句话都是讲的“王铭”。这不就是特点吗?这不就是突破口吗?前三句话都是“王铭”,那么前三句话必有一真两假,那后三句话必有两真一假,而后三句话两个“李盈”里面必有一假,那么“杜葭当上了公务员”这句话就必为真了,那“李盈当上了公务员”就为假,“李盈当上了空姐”就为真。后三句话是真真假,前三句话就是假假真。这样结果就都出来了。我这样写出来还是有点复杂,其实如果在考场上自己去做这个题,这个题我们是无需半分钟就能解决的。
通过这个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找到一个题的特点,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题就变得很简单。而去找到一个题的特点其实也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自己去问自己,这个题有什么特点。再比如:
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
张说:“王是作案者。王说过他作的案。”
王说:“李是作案者。”
李说:“是赵作的案。”
赵说:“是孙作的案。”
孙没有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
A. 张作案,王没有作案,李作案,赵没作案,孙作案。
B. 张没作案,王作案,李没作案,赵作案,孙没作案。
C. 五个职员都参与作案。
D. 五个职员都没有作案。
这个题也不是我们所常见的矛盾法解题,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参与作案谁无辜我们都不知道也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我们又要找这个题的特点和突破口了。一看这四句话,谁说的话比较有特点呢?那肯定是张了。别人都只说了一句话,偏偏他说了两句话,这难道还不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吗?只要我们注意到这句话,那这个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大家会发现张说了两句话,而这两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王是作案者,那王肯定不会说是自己的做的案。所以我们就能知道张说假话,张是作案者,那王就不是作案者,那王就说真话,那李就是作案者,那李就说假话……这样顺理成章的推理大家都会觉得很简单了吧。而其实在考场上,我们只要推出张作案,王没作案,就直接可以把A选出来,下面的连推都不用推了。
虽然只举了两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做着这种题的方法了。对于这种非典型性的逻辑推理题,我们就是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它,找出这个题的特点,这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接下来的推理相信我们大家都没问题了。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