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命题方式变化
•商业机构命题
•考试机构试题
•考试机构建立题库
•抽题
•改题
•出试卷
《申论》试题特点
•新闻性(真实性、新鲜性、重大性)
•社会性(着重测查行政能力,无明显专业偏向)
•实效性(就现实问题测查考生,考生答案具有现实效用)
第二节 申论命题要求
一、坚持导向性
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一、能力导向,即要求考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大纲》要求“ (二)申论 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二、舆论导向。以申论试题,向整个社会、向全国人民传达一种声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突出检测性
它侧重测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
《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三、体现公正性
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选才的重任,不能徇私舞弊,不能偏袒佑护。
其最基本的表现是申论的试题卷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
四、注意时效性
申论一般不选过时的材料,也不选想象或虚构的材料,必须选择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群众反响强烈的的问题作为给定材料,以使考生的优秀申论答案能对工作能有现实推动作用。
考试前半年,多关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多阅读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道,就能知道管理国家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措施手段、方式方法、定性原则、定量策略等,多查阅各部门领导的讲话,就能明白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方便评阅性
一、概括要求全面,准确,简炼。回答追问则要结合问由逐层深入,由此及彼地“申而论之”。
二、提出对策或方案,要求做到归口管理,措施得力,手段适宜,分工明确。
三、进行论证则需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各部分完整齐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简明、平实、得体;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行文通畅。
第三节 命题水平评价标准
一、能起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
二、规范考试竞争,引导考生备考;
三、程式严格,能有效预防考生作弊;
四、便于快速、客观、公正地评阅;
五、训练考生思维,测验考生智力;
六、检测考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