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评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直以来我国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的今天,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个消费引领的时代似乎在悄然来临,然而随着对我国能源资源方面基本国情的深入了解,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生产建设中,要完成相应的国家规划,能源需求总量非常庞大,然而依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实际能源供给却不能满足,供给压力非常大;其次,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滞后的节能技术、降耗政策不配套等原因导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很高,资源利用率低;第三社会公众缺乏忧患意识,节能降耗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公共权力机关,行政成本增幅惊人,浪费严重。
上述三方面问题表明,建设节约型社会,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依然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亟待在生活工作中落实践行。
结合现实来看,首先从行政机关的角度出发,应号召建设节约型机关,在机关内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行事作风。一方面加强机关内部管理——部门内部人员养成随手关灯,关水习惯,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将电费水费开支列入各部门年度财政预算,规定上限,超出部分由部门人员分摊。另一方面健全监督机制,让阳光充分照射到节能考评工作组的每一方桌上——审计机关定期对机关办公建筑能源进行审核,并公示审核结果;设立举报电话,民众对于机关浪费严重现象可以举报,查明属实后对负责人将进行责罚,并对处罚结果予以公示。总之,在机关内部要形成一种节能降耗的长效驱动力。
第二、企业方面,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减低单位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政府部门颁布的节能降耗政策要严格落实,确保政令通行,对于执行不力企业,相关部门对其将严厉处罚,并进行高额罚款。
第三、社会舆论方面,应通过广播电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民众心中构筑一种能源紧缺的“忧患意识”,在公共场所的水龙头、电源开关处设置小贴士,提醒民众节约是一种美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四、法制建设方面,重在落实。培养一只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执法队伍,推动《节约能源法》的实行;对于违反节能降耗相关法律的机关、企业、团体,要依法对其进行处置,决不手软,不能让节约能源法变成一纸空文。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政策法律落实,在全社会培养一种忧患意识,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一定能突破瓶颈,发展的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