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热点 >> 正文
申论热点: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优易学  2011-11-14 13:58: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三、促使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为使生态旅游业朝着正确的路向健康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生活追求,又为后代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既在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对策,并付诸执行。当前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对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产生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诸因素,因此,不能就环境论环境,而要综观各种因素,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生态旅游业和其它产业的关系
  旅游业(包括生态旅游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旅游业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富有生机的朝阳产业之一,并对其它产业产生极大的带动和关联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1元的旅游产值可以带来5—8元的综合经济效益,旅游部门每增加1名就业人员,其它相关行业就增加6个就业职位。因此,当前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反过来,也只有各行各业发展了,旅游业才能得以发展。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国内旅游需求的扩张期,达到3000美元,出境游才会兴旺起来。200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00多美元,广东人均GDP超过1640美元,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更在3000美元以上,市民总体水平已达到小康,并逐步走向富裕。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条件是具备的,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只要因势利导,就能发展起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的番禺区2001年人均GDP超过4200美元,交通发达,百业兴旺,外商多,群众旅游的欲望强。近十年来,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引导市场多元投入,陆续修建或新建了莲花山风景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园、宝墨园、南沙天后宫、大夫山森林公园等等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2001年,番禺旅游接待人数达594万人次,旅游收入36亿元以上,创汇9755万美元,成为全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一些县市经济非常落后,却不顾自身条件,勉强发展旅游业,失败的很多,因为发展旅游业包括发展生态旅游毕竟要有较大的投入。没有其它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规划的编制、交通、能源等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景区景点的开发、环境的整治、旅游的宣传推介等等都难以解决。客源也是一个问题。有的地区勉强搞起一、二个景点,由于投入不足,旅游的大环境不好,缺乏高水平的规划和建设;有的地区靠出让土地、景点给群众,放任自流,乱搭乱建;有的山区甚至以砍伐树木来换取投入,与生态旅游的初衷大相径庭。这是一些地方生态旅游搞不起来,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
  但生态环境最好、生态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往往又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农村,特别是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来,可以为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群众提供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处,同时也可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这些地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交通不便,单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作出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生态环境必须在一定的客源市场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否则,路途遥远,很难吸引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②必须通过上级政府的专项拨款、外商投资、对口城市(单位)开展旅游扶贫等措施,搞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③必须运用市场机制,引入外来资金、技术、人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管理,处理好环境开发与保护、资源利用与更新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名牌旅游产品。④在这个基础上,当地政府仍然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各行各业发展,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协调好“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业和其它产业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上。
  (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问题上,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实行宏观调控,不能放任自流。要坚决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差的生态环境还要进行改造、治理,如种草植树、绿化荒山、改造林相、整治河涌等等,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努力营造适于生态旅游的大环境,使生态旅游有更大的空间,并成为生态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点上的开发,在微观上可以放开搞活,运用市场机制,努力吸引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景点、度假村、生态园、农庄以及交通、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每个景点的开发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抓好规划;所有建筑布局都必须以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所有建筑的风格,都要与环境相协调,保持自然的、乡野的特色,减少人工的雕琢。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符合生态旅游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的精品,创建名牌、上档次、上规模,“不求最多,但求最好”。坚决防止“小、弱、差、散”,低水平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到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但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把原来的山坑田、荒山荒坡改造成适于动物生活和游客游览的动物世界。人在其中,仿如置身于环境优美的大自然,到处风景如画,田园美景,所有动物也如生活在自然界一样,生长良好,繁殖力特别强。白老虎在别的地方很难繁殖,在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却一年三胎。开张几年来,每年接待游客都近200万人次,经营收入2.5亿元以上。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获得巨大的成功。
  对一些很有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暂时不具备开发的条件,或预测三大效益不明显,不要勉强开发,可先保护起来,待将来条件具备了再考虑。
  (三)生态旅游的优质服务与环保措施的关系。
  生态旅游与普通观光旅游的区别,是要让游客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让游客暂时逃离都市的喧闹与挤迫,置身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满目苍绿的大自然之中,尽情体味大自然所赋与的宁静与和谐,在这过程中,增长对自然的认识,并自觉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使心理得以放松,身体得以健康,精神得以满足。因此,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应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帮助游客认识自然,参与保护自然为标准。任何以大量消耗能源、物料,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优质”服务,都是与生态旅游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换句话说,优质服务和落实环保措施是一致的。其要点如下:
  1、必须注意“环境容量”。当一个景点的游客数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就是“环境容量”理论。根据有关资料认为,主要景点的游客容量应为60—100平方米/人,一般景点100—200平方米/人,海滩10平方米/人以上。超过这个界限,就会使生态环境超载,导致生态失衡。
  2、必须处理好“三废”。宾馆、酒店的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必须经集中处理,达到标准才能排放;区内汽车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改用电瓶车、马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3、必须严禁捕猎、破坏树木、花草、植被等行为;钓鱼要在指定的水域内垂钓,不得网鱼、电鱼等掠夺性行为。
  4、必须尽可能减少物耗。旅馆不设一次性拖鞋、浴帽、牙膏、牙刷等,毛巾应重复使用,减少洗涤剂污染;洗浴、抽水马桶等设施都要采用节水型。
  5、必须让游客参与爱护大自然的活动,或植树、种草,或种菜、摘果,参与农事活动,让游客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还可通过图示、标本、植物(农作物)铭牌等,让游客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6、必须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式,开展对游客爱护自然、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害一草一木,还要节约水、电等能源,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这样,才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各个部门的横向联合,能够有效地、迅速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更快发展。旅游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是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光靠旅游部门一家是难以办好的。特别是生态旅游,包含有林业生态游、农业生态游、海洋生态游、以及沙漠之旅、草原之旅等等,和林业、农业、海洋水产、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关系密切。要搞好科学的规划以及交通、治安等等,又离不开城建、规划、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要搞好生态旅游,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旅游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实行横向联合,共同努力,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包装整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按生态旅游的要求,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使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