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热点 >> 正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十七届三中全会
来源:优易学  2011-9-18 16:08:3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新闻背景

  2008年10月9日上午,中国GCD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中共高层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2008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权威人士认为,这个决定将作为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据了解,这次全会前,决定稿已在中共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中共十七大代表对决定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在决定稿中得到充分吸收和反映。

   政策链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点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方面基本目标任务: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遵循五项重大原则:

  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六方面部署: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