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风貌区和谐相存
从淮海路走进汾阳路向前几十米,路右边沿街三个优美弧形连成一体的建筑,这就是新近落成的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楼,四层体量不大的楼宇居然有近3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
历史街区、教学、演奏练习、报告厅、音乐家沙龙集于一身,海内外多家著名设计机构一起竞争……这是徐风团队面临的设计现实。
三处隔而通透的庭院,两处下沉式广场,一条沿街、顺着楼宇弧圈游动的内走廊,层高15米的教学楼成了汾阳路上优雅跳动的琴键。“3个半圆形成的空间,把沿街130米的尺度由大化小;钢琴琴键状的花岗石与周围老建筑颜色非常合拍,都是黄颜色。太阳下,光线漫射溢出的颜色,显得高贵、典雅。”徐风说。
让学校和街区融为一体
“让学校和街区融为一体”是该教学楼列入市重点工程时有关部门的要求。
如何让学校融到街区去,让街区透进来?设计师采取的是临街一层架空式结构,3栋楼宇之间的两处钟庭呈扇形,朝街面优雅地伸出邀请的手,庭院内的演奏、交流活动,市民便可一览无余;二层以上的180余间琴房窗户全部临街开设,“琴声穿绿树,摇摇曳曳,飘飘洒洒,优雅、空灵,多美的景象!”
市民可以走进教学楼内参加沙龙、赏玩乐器。由步阶,下到地下一层,眼前立刻就是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音乐家沙龙了。
下沉式广场风景这边独好
两层、10000平方米组成了教学楼的地下部分,由两个下沉式广场引领着,“光线好、使用起来很舒服,一点也没有地下的感觉,大家特满意。”上海音乐学院华天礽副院长津津乐道向我们介绍。
报告厅、教室、打击乐演奏室……长长宽宽的走廊、细细长长的落地窗,地下各个空间都有充足的光线;不经意间,红顶黄墙的房屋、绿色满枝的树木就进入了你的眼帘。累了,你尽可在走廊上伫立,走到下沉式广场上休憩。
地下报告厅的窗户有些特别。细细长长的窗户,一面是黄黄的板材,一面是厚厚软软的布状饰物,“这是满足教学不同需求的设计,开会时打开窗户;音乐会时关上,一室便可多用了。”设计师徐风介绍,这样的设计在音乐学院很普遍,比如篮球馆变身可容纳200多人的合练音乐厅,演奏效果也非常美妙。
棕、黄、灰、绿、红……每一间教室,每一处相对独立的公共空间,仔细观察,你都能发现颜色的细微差别,“暖色调为基础的不同颜色相互搭配,形成了高雅、温暖、宜人的视觉氛围,强化了艺术气氛。”华天礽副院长说,在尊重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的设计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