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混凝土的浇筑
滑升模板施工,浇筑混凝土与模板滑升交错进行,施工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均匀交圈的原则进行,使混凝土表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2)每层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为30 cm左右,且要连续浇筑,以免同层混凝土强度相差太大而无法提升。
3)混凝土应对称浇筑,尤其是预留洞口,模板两侧的混凝土及模板下口底部混凝土均应对称均衡浇筑,浇筑起点和方向要有计划地均匀交替调整变化,以防挤动、漏捣或造成模板倾斜扭转,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阴面后阳面,混凝土表面采用喷水养护。
4)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和支撑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深度在5 cm以内。
5)新浇筑混凝土表面与模板上口宜保持5 cm~10 cm距离,以防止模板提升时将混凝土带起。
6)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应随时清理附在模板内表面的砂浆,以保持模板洁净减小摩阻力。
7)对混凝土出模强度检查至关重要。如强度达不到要求而盲目滑升很可能拉裂混凝土或使支撑杆弯曲导致平台倾斜。一般用指压法检查其表面,以指按稍有指痕,但不粘手不深陷为宜。
8)混凝土表面的修补。接槎处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铁抹子原浆抹平压光即可;蜂窝麻面及小裂缝处应立刻将松动的混凝土清除,再用同标号砂浆压实抹光,较大的裂隙需补模浇筑后抹平。
4.5 模板的滑升
1)初升。初升是滑升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观察混凝土强度发展情况,确定脱模时间,籍以对滑升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进入正常滑升。当混凝土具有出模强度时(0.2 MPa~0.4 MPa),即可进行模板初升阶段的试升工作,将所有千斤顶同时升起约5 cm观察混凝土凝固情况,判断混凝土能否脱模。试升情况正常即可进行初升,将模板整体升高15 cm~20 cm。
2)正常滑升。该阶段是滑升模板施工的主要阶段,在此阶段绑扎钢筋、洞口预留、管线敷设、支撑杆连接及加固、混凝土浇筑、模板提升都必须相互有序进行。为了减少混凝土与模板结力,可在两次滑升的间隔时间内适当增加1次~2次模板滑升,每次1个~2个行程。滑升过程中经常检查液压系统工作情况,在爬杆上每隔20 cm抄平一次,并做出标记,以此来控制平台水平度和千斤顶的高差。滑升过程中,每滑升1 m对中心线扭转情况用经纬仪检查一次。当支撑杆无失稳可能时,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20 MPa~0.40 MPa,或贯入阻力值为0.30 kN/cm2~1.05 kN/cm2,此时模板滑升的速度为:
V=(H-h-a)/T,
式中:V———模板滑升速度,m/h;
H———模板高度,m;
h———每个浇筑层厚度,m;
a———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到模板上口的距离,取0.05 m
~0.10 m;
T———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所需的时间,h。
3)末升。当模板滑升至距建筑物顶部标高1 m左右时,即进入完成全部滑升的末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以使最后一层混凝土能够均匀地交圈,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
4.6 滑模装置拆除
模板滑升到顶后,凡能拆除的设备应立即拆除,以减轻操作平台的负荷。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 %后,再将滑升模板未拆除部位拆除。拆除的顺序一般是先拆液压控制台和管路,然后拆除吊脚手架、模板、围圈、操作平台、千斤顶及提升架等。
5 质量保证措施
5.1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和班前交底制度,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与生产素质。
5.2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班组质量评比制度,优奖劣罚,将质量与效益结合起来。
5.3 成立质量检查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5.4 绑扎钢筋时,应对钢筋间距、搭接长度、绑扎方法及双层筋的联接方式、保护层厚度等进行跟踪检查,应对混凝土配合比、砂石级配、坍落度、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高度、振捣、接槎情况等进行经常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5.5 在爬杆上每隔20 cm抄平一次,以保证千斤顶同步。
6 结语
该工程筒壁滑升到顶仅用了21 d,4 d时间完成封顶,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优良,节约了大量的模板,节省了劳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