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场地与建筑设计辅导: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来源:优易学  2011-3-13 12:46:2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拉斐尔、帕鲁奇、小桑迦洛等的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教堂的修建过程反映了进步力量与反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六、建筑成就
    1.世俗建筑类型增加,造型设计出现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有许多创新。
    2.建筑技术。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
    七、城市广场
    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克服了中世纪广场的封闭、狭隘,注意广场建筑群的完整性。
    1.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Annunziata衄)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2,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3.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八、建筑理论
    1485年出版的《论建筑》  (阿尔伯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此外,《建筑四书》(帕拉第奥)、《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等书以后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
    九、巴洛克建筑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二)代表性实例
    1.教堂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
    2.城市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伯尼尼),波波罗广场(封丹纳),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