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城市生态重建
生态重建是以城市开放空间为对象,以生态学及相关学科为基础进行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注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以及健全生态过程的引入,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稳性和持续性。80年代城市绿地、公园的生物保护功能被重视,使城市绿地功能从以前的美化与游憩向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方面推广。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使城市绿地纳入更大区域的自然保护网络,成为发达国家可持续城市景观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生态重建包括以下内容:
2.1 生态公园建设
本世纪7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探讨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城市生态恢复。一些问题得到了探讨,如生态学原理在新城建设中的应用,城市区域野生生物生境的设计方法,城市中应用更自然的方法的机会等。1977 年英国在伦敦塔桥附近建立了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该公园建于以前用于停放货车的场地上,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所创造的生境和物种,而且成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学习生态知识的场所。1986 年伦敦又建设了Stave Hil l自然公园,公园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用于研究城市中建设自然栖息地的成功率。1985 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在市中心的麦迪逊大街建立了 Anne x生态公园,向公众展示城市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的价值,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公园的若干目标。生态公园为城市生态重建提供了实践空间,拓展了传统城市公园的概念。
2.2 废弃土地的生态重建
城市废弃土地由于人为影响的减少,往往能展示出很高的生态价值。1984 年 Gemmell 等人对英国曼彻斯特工业用地上的野生生物保护作了研究,提出了在工业废弃地上恢复植被群落的途径,包括改变地形、改善土壤结构、pH值控制、增加土壤肥力、调节水分营建湿润或干燥生境、使用本地种等。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兴建的加拿大多伦多市外港区,由于 60 年代安大略湖商业运输走向萎缩而被放弃。人类活动影响的减少,使这一区域植被开始自然恢复,并吸引了多种水禽。1989 年新修订的规划中,这一地区被开辟为生态公园 (Tommy Thompson Park),成为该市重要的滨水生态栖息地,目前有各种鸟类达 290 种。
2.3 城市绿道体系建设
绿道实际上是城市区域沿道路、河流等进行绿化,形成的绿色带状开放空间。它们连接公园和娱乐场地,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或公园系统,揭示出城市内部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连接郊野的绿道能够将自然引入城市,也能将人引出城市,进入大自然,使城市居民可以体验自然环境之美。绿道在随后的规划实践中生态廊道的功能更加突出,使其不仅具有景观视觉美化功能,实际上又成为一个线状的自然保护区域。1974 年美国丹佛市建成的普莱特河绿道,由 15 英里长的小径串联而成,连接 18 个大小不一的公园,共计 180hm2,具有美化城市、游憩、防洪等多项功能。
2.4 城市栖息地网络的构建
本世纪 80 年代开始,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为区域景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将景观整体性的营建作为目标,以保护、重建和加强生态过程为手段,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相互协调。随之,扩散廊道 (dispersal corridors)、栖地网络 (habitat network)等概念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出现,有关城市、区域及国家的生态网络 (Ecological Networks)也在规划建设之中。80 年代,丹麦大哥本哈根委员会规划部作了大哥本哈根的扩散廊道体系规划,其中沿波尔河规划的适于鸟类迁徙的城市廊道,连接起作为鸟类栖息地的 3 块湿润草地和一个湖泊,一片林地。通过减少湿地排水,扩大水面,增加适生植物,减少农田化肥污染,减少城市居民影响等措施,使鸟的种类显著增加。1995 年欧洲提出泛欧洲生物和景观多样性战略 (the Pan-European Biological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Strategy),计划建立跨欧洲的生物保护生态网络体系,这一体系涉及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城市地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5 城市雨水径流的管理与区域水循环的恢复
长期以来,雨水被作为城市废水来处理,城市渠化的河道和排水管道,加之大面积的不透水地表,使城市地区的雨水径流系数增大,城市附近河道的峰值流量增大,峰值到达的时间缩短,这一现象影响到区域水循环和平衡的破坏,导致洪涝灾害的增加,河流侵蚀—堆积过程的变化以及生物生境的退化。目前北美各城市雨水滞流项目和计划已被广泛实施,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就地渗蓄,减少地表径流。措施有增加城市透水地表面积,恢复植被及修建蓄水盆地、池塘、洼地等人工湿地。对于新开发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径流的零净增长,保持地下水的回渗率,控制水土流失。80 年代以来,由于城市自然保护活动的开展,人工湿地的生物保护作用被重视起来。通过水深控制、植被栽培、小岛和水湾生境的营造、动物巢穴的设计以及观察点的建设,这些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自然保护的框架,并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景观。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