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辅导:城乡从“二元”到“一体”的跨越
来源:优易学  2011-12-27 12:08:2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长期以来,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成为影响我国整体协调发展的一道障碍。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都、重庆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层面上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一轮探索。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幅城乡均衡发展、良性互动的美丽图卷已经徐徐展开。
  一体规划时代到来
  “义乌改革开放以后,碰到一个问题,城市建设发展非常快,相比之下农村成为一条短腿,有人开玩笑说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义乌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王中南说。
  在这个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称的浙中名县,农民其实并不缺钱。在这里,平均每7个人就有一辆小汽车,农民人均存款10余万元,但是农村的面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杂乱无章。义乌市的决策层认识到,问题出在政府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只看到了城市,忽视了农村,甚至是将城乡割裂开来,城市和农村各搞各的。
  “于是,义乌在2003年就制定了《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根据纲要对义乌1103平方公里的市域进行统一规划,整个义乌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王中南介绍,各区依次定位为金融商贸、国际商贸、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自然保护。
  通过对全市人口、产业和城市建设的统筹合理布局,义乌从根本上避免了“翻烧饼”式的无序重复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义乌市大陈镇记者看到,由于规划合理,当地农家村落房屋排列整齐,弄堂里干净整洁,丝毫没有杂乱之感。义乌的变迁,是浙江各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我们了解到,江苏省在2005年就提出了“规划全覆盖”概念,目前该省正在逐步完善从区域到城市、从城市到小城镇、从总体到专项的层次分明、互相衔接、完善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以解决当前规划落后的问题,避免大规模整治、大规模拆迁、大规模搬迁现象的出现。
  新近出炉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是全国第一部国务院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国务院在相关批复中特别指出,重庆市要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在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随着各地探索城乡统筹规划步伐的加速,到2008年1月1日,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取代现行的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无法可依的局面将被终结。
  农家变身新社区
  “住在这里并不比住在城里差。”在浙江嘉兴海宁市丁桥镇民利村,71的老人游浦堂携着年近百岁的老母亲,以及同样白发苍苍的妻子在家门口晒太阳。在他们身后,是一幢造型别致的农家“小别墅”。
  “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家里烧的是沼气,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游浦堂说,几个子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城里安了家,目前家里只有他们三位老人。
  “孩子们不放心,一再要我们跟他们一起过,但是我们觉得乡下房子大,环境好。要买什么东西,出门就能买到,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非常方便。”游浦堂说。
  在嘉兴农村,游浦堂能悠闲地过上城市社区般的生活,这受益于当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将原本由城市居民独享的各种基础设施引入了农村。自来水网、燃气管网、公交网络、信息网络,这些城镇居民享受的公共设施逐渐取代了水井、土灶、广播等,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服务的阳光温暖农民
  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随着公共财政向农村逐渐倾斜,医保、低保、就业培训、失业保障这些以前只有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措施,也开始惠泽农家。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其中的巨大变化: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7.26亿人,参合率为85.6%,前3季度全国新农合基金累计受益2.63亿人次;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铺开,2068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截至2007年9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累计培训农民1125万人,带动各地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多万人。
  有意思的是,在东部沿海一些省份,记者采访时发现,随着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拥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减弱。农村中不仅出门打工的人少了,甚至出现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主动选择返乡当农民的现象。
  条件成熟仍需过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一项战略决策。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实现城乡统筹的条件逐渐成熟。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避免将“城乡一体化”误认为就是把乡村建成城市。目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把乡村变成城市,以至于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拆大建,不切实际地搞大规划,建大项目,造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要避免在“城乡一体化”问题上急躁冒进,切实提高农民待遇才是统筹城乡的重点。
  其次,农民进城后如何落地生根依然是个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2亿左右农民工进入城市,不过由于没有稳定的就业和住房,以及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绝大部分农民工进城后无法安定下来,大大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再次,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虽然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但是投入不足、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窄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依然处在低水平的起步状态,急需财政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