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依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如下表所示。
74.《城乡规划法》第十三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编制省域城城镇体系规划时。需要做到:①明确本省、自治区城镇发展战略,明确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选项B正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要求;②明确由省、自治区政府协调的重点地区(跨市县的城镇密集地区)和重点项目,并提出协调的原则、标准和政策(选项C正确),为省、自治区政府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③政府可根据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需要,依据已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制定城镇密集地区、重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其他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选项A正确),深化、细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各项要求。选项D属于总体规划的内容,而不是城镇体系规划的。
7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有7大类,分别是:①城市规划区范围;②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③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选项B、C正确);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⑦城市防灾工程(城市人防设施布局,选项D正确)。"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属于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本题容易错选成C.
76.《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选项A正确。近期建设规划的性质相当于城市政策的总体纲要,是关于城市近期发展的政策陈诉,并不是可实施的具体内容或技术文件,可知选项B、D错误。选项C错在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计划,而不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
78.《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选项C正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选项A错在没有说明是总规的"强制性内容"《城乡规划法》第十九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选项B正确。
79.《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会议上通过的一份国际协议。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该议定书。经过近8年,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2005年起正式生效。根据这份协议,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协议。
80.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华东地区处于Ⅱ、Ⅲ类气候区,应采用大寒日作日照标准日,所以其小城市的住宅日照时数为大寒日不低于3小时。
83.中国的七大古都是:北京、安阳、开封、洛阳、西安、南京、杭州。
85.建筑业和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86.长途客运站用地(T23)属于对外交通用地(T)。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教练场、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用地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中的交通设施用地(U2),其小类应分至其他交通设施用地(U29)。
8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七条指出,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有关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内容包括:①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②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③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市风貌和特色;④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⑤郊区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第二十六条指出,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包括:①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②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③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④道路(包括主、次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⑤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⑥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93.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七条。批准前审批机关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的镇规划只有镇总体规划一项。
94.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居住区的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9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规定,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98.根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陆上消防站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设在辖区内适中位置和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道的临街地段;②其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影剧院、商场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或人员集散地不宜小于
99.居住小区是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经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C、正确),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的解释是:根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关系,将居住区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模。这种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是:①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即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组团级),如组团绿地、便民店、停(存)车场库等;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小区级),如小学、社区服务等;对一整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居住区级)如百货商场、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D正确);②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即配套公建的设置,对自身规模和服务人口数均有一定的要求,本规范的分级规模基本与公建设置要求一致,如一所小学服务人口为一万人以上,正好与小区级人口规模对应等(B正确);③能与现行的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即组团级居住人口规模与居(里)委会的管辖规模1000~3000人一致,居住区级居住人口规模与街道办事处一般的管辖规模30000"——50000人一致,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又利于管理设施的配套设置(A正确)。
100.《风景名胜区条例》第八条规定: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