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北京城市发展与“摊大饼”
来源:优易学  2011-12-26 16:25:1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由这些规律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认识和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客观的分析北京今天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发展中的北京建国初期,北京的城市人口只有160万人,到2003年达到1600万人,人口增长了10倍,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大不止10倍,这说明北京城市正在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与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按照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理论确定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形成了“分散集团式”城市布局的雏形。应该说当时的规划基本上是符合特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产生了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理论需要补充完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在相关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同时强调指出,为了防止城市建设出现“摊大饼”的状况,要坚持“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原则,以保证市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其规划思想及建设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前瞻性,所不足的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高速度估计不足,从侧面也反映出政治与经济对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在过去十年中,为了改善北京市民的生活居住条件,结合住房制度改革,北京市建设了大量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不同居住条件的要求。为了加强实施“两个战略转移”及创造北京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北京对市区内污染扰民的工业企业等不能适应北京经济发展的产业进行了调整优化;加大城市边缘集团及卫星城的建设力度,以缓解市区中心地区的压力;全面实施市区第一道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中心区向外扩展,保证郊区清新的空气进入市区。这些有力的措施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环境污染严重化的程度,提升了北京城市的竞争力。
    经济发展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所谓经济,在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由此,经济发展可以理解为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量增加,或者说由于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量增加而导致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不难看出,经济也属于物质领域,其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回报(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或是综合性的)。
    纵观经济与城市的发展历史,自从产生城市后,经济发展总是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经济衰退,最直接的被影响者都是城市,如城市规模的扩大或内部调整或衰败。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建设会丰富其功能,增加其活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经济与城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十年中,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相互促进的具体表现,就是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扩大较快。
    例如,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863.53亿元增至2002年的3212.71亿元,人均GDP从1993年的996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3823美元。根据前面讲述的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北京这十年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成长期,即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城市发展正在经历集聚过程,因此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是“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城市在这个时候的发展速度会极快,呈粗放型发展,城市的规模比较难以掌控。即便如此,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没有出现无序状况,基本上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基本上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
    人口集聚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首先,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相对较高素质的人口环境,较高水平的市政设施条件,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众多就业岗位等,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作为首都也有责任与义务尽可能的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务工人员,务工人员增加,要求北京城市增加公共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这也促进北京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就业岗位又吸引更多的务工人员,更多的务工人员又要求增加更多的城市设施……也就是说,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有吸引力的城市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其规模,北京的情况更明显。
    其次,作为中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也是国际政治及涉外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增添了北京城市的经济成份和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这些活动及活动参予者,要求城市为其提供必要的设施。
    第三,商品房制度的改革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外地购房者,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北京房地产市场,加快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步伐。
    实践证明,人口大国的首都会吸引众多的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务工者及定居者,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推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北京市的人口集聚活动不会停止,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只会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高低而有所波动。因此,与之相配套的各类城市设施和城市建设用地会不断增加,只是布局结构将会与以往不同而已。
    城市化高速成长期对北京城市发展提出的挑战从2001年起,北京人均GDP就超过了3000美元,这说明北京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加速期。与此相对应,北京也由城市化进程的初步成长期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处于城市化质量提升的阶段。国外发展实践的一般规律表明,在这个阶段,居民的需求层次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过渡,文化娱乐、私人购车、住房消费出现爆发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劳动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规模已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正逐渐开始向外扩散,北京的发展正验证着这条规律。
    进入城市化进程高速成长期,北京城市发展也面临极大的挑战,这其中包括:要避免单中心聚集的继续发展,实现城市空间战略转移,有效避免真正形成“摊大饼”;要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交通问题,改善公共设施,确实提高城市质量,创造宜居城市;要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古都风貌,保护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北京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