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新理念
来源:优易学  2011-12-19 12:13:0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昨天与今天、国际化与个性化共存
  
昨天与今天、国际化与个性化(或全球化与民族化)共存,关键是留下历史的记忆,突出民族的和个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特色。
  巴西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古老的城市,如殖民地时代的首都萨尔瓦多,也不过400多年的历史,新都巴西利亚建成至今不到50年。然而,巴西人十分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遗存。巴西利亚建成之后,具体管理维护工作由联邦历史艺术遗产局承担,添一石减一木皆依法行事。巴西利亚三权广场上的建筑群作为“现代文物”受到法律保护。南湖别墅区的私人住宅限高三层以下,市区的公寓楼限高7层以下,任何人不得违反。曾经有人在南湖岸边盖了一栋超高的饭店,被指令停工后炸掉。
  巴西东北部的萨尔瓦多和奥林达均为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虽开展旅游但拒绝商业化的介入,因此古城原貌保存完好,即便是一些风雨飘摇的房屋也不进行改建或造些仿古建筑进行置换,因为没有比原真的建筑更能展示他们所经历的历史沧桑和留下的古老印记。当你踏上那石块垒成的狭窄街巷,观赏马路旁涂着鲜艳色彩的葡萄牙式房屋和不远处露出尖顶的巴洛克式教堂;当你看见一个老人坐在墙角的椅子上闭目养神晒太阳,或者一个倚着窗户栏杆,怀抱婴儿哼着摇篮曲的妇女,你就恍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在殖民时期,巴西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源自葡萄牙,19世纪后半叶,又受法国影响,自20世纪初才逐渐演化出自己的风格。今天,巴西的城市建筑独树一帜,建筑艺术已跻身于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派系之一。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设计受到勒·柯布西勒关于现代主义城市思想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者试图通过改变城市空间来改变社会结构。这种乌托邦的社会理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之中。其规划思想体现了不妥协的现代主义姿态。数百个称之“超级小区”的住宅,格局完全一致,目的是取消居住者的阶级差异。
  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别具特色,用玻璃建成的管子车站与那超长的公共汽车组成最方便、快捷的市内交通,全市有四分之三的人乘公共汽车出行
  巴西利亚建筑的开放性折射出其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从政府机关、大学、居民小区到总统府和总统官邸,均不建造围墙或不建造封闭式围墙。许多建筑物直接与社区或马路相连。每逢节假日,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参众两院均对外开放,可免费参观。就连总统官邸,每周也有两个下午,在总统上班之际,也对公众开放,可以参观。这在一些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没有围墙的都市设计,不仅拓展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视野,而且表现的是一种平民化的透明的政治,自信开放的心态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人类理想。
  巴西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1.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重在原真性与完整性
  首先,古城、古城区、古建筑的保护必须强调原真性——原初的真实。那种热衷于古建筑翻新改造用于展览和旅游,一味追求经济回报的做法,其实是用假古董来置换真古董,是反文化的短视行为。第二,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即包括遗产突出的普世价值所必须的所有要素。保护古城,既要保护其古建筑、古街道、古水系、古树,还应当保留城中的原住民及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起居、习俗、服饰、节庆祭祀、手工艺、歌曲舞蹈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古城血脉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鲜活宝贵的旅游资源。
  文化名城需要千百年的积淀和积累。它是由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原住民继承、丰富和发展的。一旦申报成遗产地或保护区就将原住民迁出,交给开发商垄断旅游或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做法是十分拙劣的,既断裂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有机联系,又损害了原住民的权益,还剥夺了旅游者体验和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与原住民进行交流的机会。
  2.城市建筑文化的个性与风格是城市价值与魅力之所在
  在房地产行业暴利的刺激之下,我国大中城市少有幸免地竞相大拆大建,盲目追捧欧陆洋风。以北京为例,约七成楼盘挂洋名,看一圈房子便可“周游”发达国家:原乡美利坚、北欧小镇、澳洲康都、温莎大道、威尼斯花园、温哥华森林、雅典娜庄园、卡尔生活馆、莫奈花园、米兰阳光、风度柏林、拉斐特城堡、格拉斯小镇……有些译名连洋人都看着发蒙,如“蒙顿·卡雀”。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认为,中国人太缺乏文化自信,洋名小区表现的是一种爆发户的意识和心态,“最终使我们失去了自己,这是很可悲的”。城市规划研究学者李开发指出,遍布华夏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存活的完整证据“,只因我们几代人在毁城灭迹,并令每一座城市都成了受伤的城市。历史缺席了,城市虽然更新,但已千城一面,并且魂不附体。”2005年中外建筑文化论坛上,文化界的学者对我国建筑文化严重缺位进行反思时更一针见血地指出:600多个城市“千城一面”,基本没有个性,中国延续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可能发生断层!大量移植和克隆欧式美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其实并未把握住西方建筑文化的精髓,而只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不仅如此,由于也未能与自己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发展出带有自身文化元素的现代中国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海外见闻库里蒂巴的快速公交系统的主体——超长的公共汽车因此就不能像巴西一样,在当代世界建筑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节俭与繁荣、穷人与富人、温情与财富共存
  
节俭与繁荣、穷人与富人、温情与财富共存,关键是构建节约型的环保城市;在公共决策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中,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与尊严;在资本积累与财富增长的过程中,避免人欲横流、道德滑坡,蜕变成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城市。
  在全球城市之中,库里蒂巴率先创造了快速公交系统,成为举世瞩目的一大亮点。库里蒂巴在处理城市交通需求的问题上遵循着三条非常简单却带有根本性的原则:
  一是发展公交汽车优先于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原则。其目的是满足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需求,节约能源,维护城市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由于交通拥堵空耗太多的社会资源。英国《卫报》曾报道库里蒂巴高效的交通服务,称之使伦敦相形见绌。
  二是公共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要节省纳税人金钱的原则。库里蒂巴建造快速公交系统,由于精心设计,既未大量征用土地、拆毁房屋来新修或加宽马路,也未大量投资,建造昂贵的地铁或城铁等轨道交通,而选择了改造现有路面的策略,整座城市仅拆掉几座房屋便建成高速运转的汽车交通系统。每条快车道每小时可运送2万名乘客,与一条地铁的效率相当,而耗资仅相当于建造地铁的二百分之一。
  三是找出不同问题的相关之处,综合研究,“一体化”解决的原则。库里蒂巴认为,城市交通不只是一种运输人的方式,还是指导土地使用和调整经济增长的因素,因此将之与城市的失业与贫困问题捆绑在一起解决。
  城市交通的开发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库里蒂巴在规划开发新的交通干线之时,就抢在地价上涨和开发商进入之前,由政府购置交通即将方便的地段,征召无污染的企业提供就业,并给低收入者建造物美价廉的住房,还给从农村新搬迁来的贫困家庭免费提供住宅用地、建筑材料和技术指导,开展“为自己盖房”的活动。
  这些努力不仅治愈了城市环境与社会的综合症,而且使身处下层的市民改善了生活,重新恢复了尊严、希望和信心。
  巴西的城市建设也有失败的教训,在里约和圣保罗等一些大城市,贫富悬殊,贫民窟蔓延,最终变成了毒枭盘踞的“城中城”和“国中国”,是毒品交易和暴力犯罪的策源地。所以像里约这样的海滩浴场和风景资源无与伦比的旅游之都,同时又是令游客谈虎色变的“暴力之都”和“恐怖之都”。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规划所塑造的是一种凝固的社会架构。一旦这种架构被贫富分区人为地加剧,那么穷人与富人的两种心理和文化就会日渐断裂。里约旷日持久的城市恐怖和巴黎两年前发生的骚乱,就是这种社会断裂的爆发。
  高收入者的高档社区与低收入者的贫民社区分割的现象,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被十几年风卷残云般的房地产开发运作得愈发显著。同济大学王伟强教授指出,地产开发商通过高攀的房价有意无意之间使住房形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过滤器”。低收入群体显然受到社会的排斥。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听凭甚至纵容房地产商追求暴利,通过大拆大建彻底改变了旧城区贫富分布相对合理的格局,使之趋于两极化。
  巴西、法国和一些国家大城市贫富分区渐成社会动荡隐患的教训证明,如果任由权力与资本在房地产开发和贫富分区的过程中结成神圣同盟,伤害的不仅仅是穷人,而是整个社会。巴西政府已将贫民窟纳入城市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法国政府在巴黎骚乱后,出台了以“贫富混居”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计划,要求新开发的楼盘之中必须有供给低收入者的廉价房;英国为减少社会矛盾也推行了可持海外见闻续混合社区。这些做法,虽属“亡羊补牢”,却都值得我们学习。有专家认为,住房问题应当引入社会学研究。政府在给开发商审批土地时,要将提供一部分社会住房作为附加条件,就像基础设施一样强行要求供给。
  我国资源匮乏,而浪费却十分惊人。如建国以来建造的城市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59年标准。许多仍属正常使用年限的建筑被强行拆除,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又如,大部分城市把80%的交通财政用在修、扩建道路和兴建轨道交通上,只有20%用于发展公交系统。有专家认为,这个比例对调过来才是趋于合理的。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造价7亿元。相比之下,嫦娥绕月探测工程总投资14亿元,仅相当于2公里轨道交通的造价。目前,北京的地铁和城铁轨道交通以每年40—5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2015年将建成总长度561.5公里的轨道交通系统,居世界第一位。可想而知,其投资将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天文数字。有报道称,全国已有20多座城市效法北京和上海纷纷计划自己的投资昂贵的轨道交通。据说,我国每年到巴西考察的公务团有2000个之多,但不知道有哪个学来了库里蒂巴高效而节约的快速公交系统,来取代或部分取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给纳税人省点钱。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不仅是我国资源与环境的严峻形势的要求,也是每一个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道德。
  
城市加大公共投资、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更有利于穷人。公共空间的共有有利于加强不同阶层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重要的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要真正面向公众,达到共有的状态,而不是通过收费的价格杠杆和“VIP”服务,使优质的公共资源变成少数人享有的特权。
  城市应当对弱势群体有更大的宽容。在社会的所有权利中,生存权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为了市容整洁大肆封杀街头的小摊小贩,显然是剥夺了城市贫民的生存空间,是违背民生原则的。一些城市最近规定,允许市民在街边免费摆摊。这是将城市内在品质的提升,正确地置于城市市容市貌面子的光鲜之上。在社会形成不同利益群体格局的时代,强势集团对弱势集团的悲悯情怀,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尽管巴西一些城市的暴力犯罪严重,但并没有影响巴西人在世界的良好形象,甚至公认最好的是巴西人。一项在全球23个城市开展的实地调查表明,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里约,恰恰生活着世界上最友善、最有爱心的居民。城市精神财富的积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改善,是比城市物质财富的积累困难得多的一个系统工程。它也许要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必须要扎扎实实从头做起。
  我们期望着我们的城市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砌,也不仅仅是物质的繁荣;我们期望着实现城市与环境关系的和谐,使城市人也能拥有蓝色的天空、清洁的空气、水和食物,拥有天然的森林、湿地、草地和野生动物;我们也期望着实现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一座真正令人向往的城市,不仅是就业的舞台、购物的天堂和享受的乐园,它更是人们诗意的栖居和精神的家园。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