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已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中的切肤之痛,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应该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
要从根本上遏制高速公路事故高发的势头,作为担负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运营职责的项目办,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新理念,努力把全系统的安全管理提升为全系统的安全文化。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战略的选择。
首先,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安全工作的主体是人,安全管理既是人的管理活动,又是管理人的活动,主体、客体都是人。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运营各个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
其次,这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安全管理相继走过了建立劳动保护管理体系,强调事故管理系统,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历程。进入21世纪,这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的转变,不仅要有必要的安全投入,还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制约,管理与操作要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实现,这都迫切需要将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
第三,这是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的必然延伸。
近几年来,我省交通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建管单位的行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成绩喜人,展示了交通人的新形象、新风貌,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交通系统文化的建设既是全员的文化建设,又是全面的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行业文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安全、健康、负责”这种新的安全观,既应该转化为高速交通人的价值意识和道德追求,又应该成为高速交通人的鲜明形象和响亮的品牌。
二、正确把握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辩证关系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对安全所持的态度及对安全认识方法的总和。具体体现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包括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等,它沉淀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的适应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及安全的群体效应等。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安全管理是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的功能系统。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更高层次,它更强调整体、系统、全面、协调。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与安全管理相比,安全文化更强调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特别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二十年来,高速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而其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近几年,我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
三、安全管理向安全文化转轨的途径
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一种优秀的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提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从而把安全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全面地体现在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一切活动中和员工行为之中;同时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化新的价值观念,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员工的进一步认同。在安全管理向安全文化转轨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要发挥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利用观看警示片、报告会、培训班、学习班、黑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图片和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和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和再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各种安全知识的充实更新教育。针对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和遵章守纪教育,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知道怎样做安全,怎样做不安全。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安全辩论、安全演讲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经常性地接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员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第二,建立健全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实践,安全文化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文化必须融入到的经营管理中,并以一定的手段来引导。作为基础的安全文化,要与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要与提升业绩,提高绩效结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使其规范科学并严格执行。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激励约束制度。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形成目标、任务、职责、流程、权限互相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规范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日和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安全事故调查、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安全简报和安全总结材料等安全活动的开展。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等内容,逐步完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控措施和报警设施等。在大力推广和开发应用安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措施中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把安全设计、安全设施、安全装备及安全技术及时投入到生产中,同步提高人、机、物的安全化程度,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为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逐步达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坚持不懈地强化全员安全文化的培养。安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要以全体员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安全思想、意识、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对全员进行安全文化渗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灌输安全文化,唤醒人民对安全生产的自觉要求性,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人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同时逐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充分的安全知识,进行一定的反复技能训练,才是“知”与“会”的真正结合。因此,应当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强化性训练,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操作。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工人技师和操作能手兼任安全操作教员,对一些重要的危险性大的岗位、工种进行规范化安全操作表演,可拍成电视录像,供强化训练参考。还可开展安全操作对抗赛、操作表演赛、岗位安全操作技术练兵、突发事故处置演练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要鼓励正确安全行为,当员工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深层观念之中,才能形成稳定的全员安全文化。
第四,切实加强安全文化组织领导。为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体系,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形成党委、行政、工会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以保障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措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领导者以身作则、积极倡导。领导者是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也是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塑造新型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文化定格后,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如果相反,领导者不去倡导和身体力行,安全文化在员工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就难以变成全员共享的文化。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