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方面内容。
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查、查核和计算、算度,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感性活动。
研究,则是认识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调查是“求实”,研究是“求是”。
调查研究把人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把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从矛盾的特殊性中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从个别认识上升到普遍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统一的具体体现。
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项基本方法,是党政机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工作有三个构成要素:
1、调查研究的主体。由谁进行调研。
2、调查研究的课题。为什么进行调研,一是认识问题的需要,二是决策的需要。
3、调查研究的对象。向谁作调查。
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2、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3、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4、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5、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基本途径;
6、是干部成才之路。
调查研究的方式: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数据统计法、文献法。
这些方法可以上下结合、内外并举,借脑引智、集思广益,公开招标、联合攻关。
调查研究的方法: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定点调查、专题调查、综合调查等等。还有个别调查、公开调查、内部调查、秘密调查等。
党政机关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类型:
1、按时序分:超前型预测调查,应用型决策调查,检验型追踪调查。
2、综合性分:政策性调查,战略性调查,中心工作调查,临时事件调查,基本情况调查。
党政机关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性,二是具有围绕中心的重大性,三是具有参谋助手的权威性,四是具有工作探讨的前瞻性,五是具有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六是具有指导实践的针对性,七是具有服务“当前”的快捷性,八是具有总结经验的典型性。
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
1、准备:选定课题(领导定、自选后报经领导同意、自选自定。选课题要考虑必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大的课题还要分解,分组完成)、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选择和培训调查人员(正确认识和有兴趣、懂得原理和方法、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拟定调查方案或提纲。
2、调查阶段:调查的联络的接待、调查人员的态度和谈话技巧、调查资料的搜集。
3、研究阶段:调查资料的归纳整理、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
4、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情况、工作、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总结性意见,既是调查的产物,也是研究的产物。
调查报告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新颖性、系统性。
调查报告的类型:1、按内容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总结经验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历史事实调查报告。2、按范围分:综合性调查报告、专题性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结构模式
1、标题。灵活多样,但要注意“题好文一半”的作用,可以直接标明调查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结论式的语句做标题,问句的形式作标题,还可以用双标题形式等。力求概括、简明、新颖、对称。要能总括调查报告全篇内容,要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调查报告的主题,要有新鲜感并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标题与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相对称,既不能“帽子大于头”,也不能“帽子小于头”。
2、引言。也称前言、导言、绪言,主要向读者介绍调查研究的概况。有主旨直述法、情况交待法、结论前置法、提问设悬法等。就是对为什么进行调研、怎样进行调研和调研结论作些介绍。文字力求简短。
3、主体。主要通过典型生动的事例、具体确凿的数据、全面翔实的资料介绍调查对象,“细”述和说明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提示矛盾,分析原因,总结成绩、经验、教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写作要中注意不同类型调查报告主体的表达顺序,(1)从内容安排上看有4种,反映情况型:“情况—成果—问题—建议”;昭示事件型:“事件过程—事件处理—意见或建议”;介绍经验型:“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揭露问题型:“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2)从行文结构上看有3种,横式结构、纵式、纵横式。
4、结尾。一般有归纳式、引申式、强调式、希望式4种结尾。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要把握四个环节:
1、提炼报告主题。要鲜明,有规律;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拔高;要把握时代脉搏,针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立足于解决和回答现实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2、精选基本素材。
3、合理谋篇布局。
4、建议切实可行。
调查结果的应用,包括评估(测定学术价值、测定社会效应、测定经济效益),应用(应用于科学决策、应用于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