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学医学理论辅导:糖尿病病理和病理生理
来源:优易学  2011-8-17 11:54:5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病理】

  1型糖尿病

  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胰岛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胰岛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细胞数量仅为正常的10%左右。50%~70%病例有胰岛炎,表现为胰岛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其他改变有胰岛萎缩和B细胞空泡变性,少数病例胰岛无明显病理改变。分泌胰高糖素、生长抑素及胰多肽的细胞数量正常或相对增多。

  2型糖尿病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淀粉样变性,90%患者的胰岛在光镜下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毛细血管和内分泌细胞间,其程度与代谢紊乱程度相关;此外,胰岛可有不同程度纤维化。胰岛B细胞数量中度或无减少,胰高糖素分泌细胞增加,其他胰岛内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等组织,特征性病变是PAS阳性物质沉积于内皮下,引起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引起肝脂肪沉积和变性(脂肪肝)。

  【病理生理】

  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

  1.碳水化合物代谢

  由于葡萄糖在细胞内磷酸化减少,进而导致糖酵解、磷酸戊糖旁路及三羧酸循环减弱,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以上代谢紊乱使肝、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空腹及餐后肝糖输出增加;又因葡萄糖异生底物的供给增多及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强,肝糖异生增加,因而出现空腹及餐后高血糖。胰岛素缺乏使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葡萄糖有氧氧化减弱,能量供给不足。

  2.脂肪代谢

  由于胰岛素不足,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清除甘油三酯的能力下降,脂肪合成代谢减弱,脂蛋白脂酶活性低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增高。在胰岛素极度缺乏时,激素敏感性脂酶活性增强,储存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加速,血游离脂肪酸浓度进一步增高。肝细胞摄取脂肪酸后,因再酯化通路受到抑制,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生成脂肪酰辅酶A,经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因草酰乙酸生成不足,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受阻而大量缩合成乙酰乙酸,进而转化为丙酮和β羟丁酸,三者统称酮体。当酮体生成超过组织利用和排泄能力时,大量酮体堆积形成酮症,进一步可发展至酮症酸中毒。

  血脂异常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后果。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可使胰岛素介导的抗脂解效应和葡萄糖摄取降低以及FFA和甘油释放增加。肝VLDL、TG形成过多可影响VLDL和HDL及VLDL和LDL间的转变,而LDL增高和HDL降低。所有这些改变都与心血管病危险性增高有关联。的美女编辑们

  3.蛋白质代谢

  肝、肌肉等组织摄取氨基酸减少,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致负氮平衡。血浆中成糖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和谷氨酸)浓度降低,反映糖异生旺盛,成为肝糖输出增加的主要来源;血浆中成酮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浓度增高,提示肌肉组织摄取这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导致病人乏力、消瘦、组织修复和抵抗力降低,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和延迟。同时还有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且不为高血糖所抑制。胰高糖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糖异生、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作用,对上述代谢紊乱起促进作用。经胰岛素治疗血糖良好控制后,血浆胰高糖素水平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有相同的代谢紊乱,但程度一般较轻。有些病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正常,空腹时肝糖输出不增加,故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进餐后出现高血糖。另一些病人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分泌高峰延迟,餐后3~5h血浆胰岛素水平呈现不适当的升高,引起反应性低血糖,并可成为这些病人的首发症状。

  在急性应激或其他诱因影响下,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或混合型(高血浆渗透压和酮症)急性代谢紊乱,乳酸性酸中毒少见。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