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二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来源:优易学  2011-12-18 11:33:4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三、临床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四、临床诊断和分度

  临床诊断依据:

  (一)具有明显的围产期窒息史。见于生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

  (二)病情危重者有惊厥及呼吸衰竭。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三)重度: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或为去大脑僵直状态。

表2-6 HIE分度

项 目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意识
肌 张 力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
过度兴奋
正常

稍 活 跃
正常




正 常
症状持续24小时左右,预后好
嗜睡、迟钝
减低

减弱
减弱
通常伴有
无或轻度
缩  小 正常或稍饱满
大多数患儿一周后症状消失;不消失者如存活可能有后遗症
昏迷
松软

消失
消失
多见或持续
常有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饱满、紧张

病死率高,多数在一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多有后遗症

  五、辅助检查:

  (一)颅脑超声检查: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1.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有脑水肿。

  2.脑室周围高回声区,多见于侧脑室外角的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散在高回声区,由广泛散布的脑实质缺血所致。

  4.局限性高回声区,表明某一主要脑血管分布的区域有缺血性损害。

  (二)CT所见:多有脑萎缩表现

  1.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分布2个脑叶。

  2.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

  3.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丧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侧脑室狭窄受压。

  中重度常伴有蜘网膜下腔充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需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四)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增高,此酶是脑组织损伤程度的特异性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