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新版《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笔记第八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1-1 18:06:2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

  一、税收与税法概述:

  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税收概念: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称手段。

  (2)税收的特征:国家主体性、公共目的性、政权依托性、单方强制性、无偿征收性、标准确定性。

  2、税收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据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2)依据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3)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4)依据税权归属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5)依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6)依据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可分为独立税和附加税

  3、税法的概念与体系:

  (1)税法概念: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联系: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而税法又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区别: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税法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3)税法体系:是指各类税法规范所构成的协调、统一的整体。它由税收体制法和税收征纳法构成。其中税收征纳法又进一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

  4、税法的构成要素:

  (1)概念及分类:

  概念:是指构成税法的必要因素,是税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各类要素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可分为一般要素和特别要素。

  另更为通常的一种分类是分为实体法要素和程序法要素。

  (2)实体法要素:

  a.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b.征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c.税目与计税依据:税目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目。它是征税对象在质的方面的具体化,反映了征税的广度。计税依据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取得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d.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它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它可分为:

  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照同一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累进税率: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累进,所适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

  定额税率: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固定的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

  e.税收特别措施:即税收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前者以减轻人的税负为主要目标,并与一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关。后者是以加重纳税人的税负为目标而采行的措施,如税款的加成、加倍征收等。

  (3)程序法要素:

  a.纳税时间:是指在纳税义务发生后,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因而也称纳税期限。可分为纳税计算期和税款缴库期。

  b.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