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公共课复习 >> 正文
2008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四)
来源:优易学 2011-11-7 20:51: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六、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

    1,财政政策。它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所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功能,可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它是为实现宏观调控而由国家制定的个 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所组成。按照货币政策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功能,可分为均衡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收配方式并存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防止两极分化。理顺和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4,产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创业作用、经济效用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序列,指定相关政策。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产业支持政策、产业抑制政策、产业替代政策,相应明确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

    一、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

    1,加快经济增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与巩固的根本条件,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加快经济增长才能满足人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3,加快经济增长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只有尽快发展国民经济,公有制才能日益巩固,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不断增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

    4,加快经济增长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 作用的根本条件。

    二、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格局

    1,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性。(1)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

    2.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格局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三、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途径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我国现代化的主体是工业化,实现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是:(1)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使二者融为一体。(2)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3)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4)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1,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

    2,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造成科学技术落后,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同时存在两种性质和水平不同的经济部门。一种是以传统分散的手工操作进行生产,使用落后的工具,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及收入水平低下的传统经济部门,主要是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另一种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使用先进生产工具,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及收入水平都较高的现代经济部门,主要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从而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是这样形成的。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

    1,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互关系。要在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长远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重点

    1,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实现。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任务也已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1)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辊道上来;(2)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简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