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原因在于:
1,这是社会化生产的要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与完善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协调与计划指导,实行宏观调控,以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
2,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使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成一个统一有机体,它的正常运行及其所体现的劳动者的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3,这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要求。为了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需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弱点。
二、我国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必要性。我国过去把政府的经济职能等同于政府机构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用行政命令办法直接指挥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严重地存在政企不分及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问题,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三、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与目标
1,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四、宏观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1,宏观间接调控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信号,从经济利益上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而进行的调控。
2,实行间接调控为主的原因:(1)在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这种调控方式,一是国家直接掌握企业的决策权,企业缺乏自主权和经营活力;二是忽视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2)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必须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即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使宏观调控在市场调节基础上进行。
3,宏观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并不排斥和否定必要的直接调控,但直接调控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依据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五、宏观调控的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要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来进行,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便有效地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1,经济调控手段。即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等。
2, 法律调控手段。法律手段的主要职能是采取法律形式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3,计划调控手段。计划调控应实行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管理为主。
4,行政调控后段,宏观调控需采用一定的、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和经济管理机构进行。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