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非洲贸易地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非洲形成富饶大陆、复杂大陆、贫穷大陆的背景,并对南非、埃及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的贸易地理状况有所了解,以便对正处于发展中的这块大陆有正确、全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富饶大陆(重点)
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
理解: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
(二)贫穷大陆(次重点)
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
(三)复杂大陆(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
(四)南非概况(重点)
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
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埃及概况(次重点)
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
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何云魁、于志达主编 2005年版
参考材料:《国际贸易地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于志达主编 2006年8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学习指定的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时数 |
第一章 | 绪论 | 2 |
第二章 |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10 |
第三章 |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 4 |
第四章 |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 6 |
第五章 |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 6 |
第六章 |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 6 |
第七章 |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 4 |
第八章 | 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 4 |
第九章 |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 6 |
第十章 | 美国 | 6 |
第十一章 | 欧盟四国 | 6 |
第十二章 | 日本 | 6 |
第十三章 | 俄罗斯 | 4 |
第十四章 | 印度 | 6 |
第十五章 | 韩国、巴西、新加坡 | 6 |
第十六章 | 澳大利亚、加拿大 | 4 |
第十七章 | 非洲 | 4 |
合 计 | 90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