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试题中心 >> 正文
2008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全国统考全真模拟试题一
来源:优易学 2011-12-15 15:26:1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二、辨析题:1~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
2.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观点,取消了人性的等级划分,突出了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三、简答题: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优缺点
3.概述唐代学制的特点。
4.简述筛选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意义
5.简述骑士教育的目的及阶段。
6.简述教育适应生活说和教育准备生活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1~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阐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3.任选题:
1.自主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试分析其学习理论基础。
2. “人生犹如一张大的时间表,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作出总体安排。总体时间表必须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
“对学习本身就有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它可以使人持续学习下去,敢于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可以自我培养的……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我真行”,“我成功了”、“坚持就能成功”等,也可以是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
“工具书是学习时的“无言的老师”“案头顾问。”它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以及索引等。”
请回答上述三段话分别描述了哪种学习策略,请结合上述内容深入探讨这些学习策略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择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C 3.D 4.C 5.A 6.A 7.C 8.A 9.A 10.D 11.A 12.C 13.D 14.B 15.A 16.D 17.D 18.B 19.D 20.D 21.B 22.D 23.A 24.C 25.B 26.D 27.A 28.C 29.B 30.A 31.C 32.B 33.D 34.D 35.A 36.D 37.A 38.B 39.A 40.C 41.A 42.A 43.D 44.A 45.A

二、辨析题:1~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尽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含有教育现象、教育事实等,但是,仅仅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是不够的(2分)。因为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是客观的,而教育学研究还应包括价值判断,包含有主观性的东西(3分)。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到实然状态,后者设计到应然状态(3分)。因此,一类是事实陈述,一类是价值陈述,前一种陈述需要证明,后者则需要辩护。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基础(2分)。

2.答:上述表述是错误的。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1分)。这一理论具有科学性,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2分)。提出这一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2分)。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得下民(1分)。他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习相远也”值得就是中人这部分(2分)。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属于中人,教育对中人的发展能起大作用。因此,孔子在实践上强调重视教育,是其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面。但他把并未取消对人性的等级划分,这是其思想上的局限(2分)。

3.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根据成就动机的理论,人的成就动机天生具有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2分)。人的成就需要总是要求人去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追求成功者往往在没有外力控制地环境下仍然可能保持好的表现,有很强的自信心,有很高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内归因(3分)。而且一旦成功,他们往往会有得到一种正面的强化,大大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成功体验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期望,而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望。因此,追求成功、体验成功,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3分)。但是,这种说法又不是绝对正确的,我们还需要注意学生对成功的归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使学生更加能够避免消极体验,获取成功的积极体验(2分)。

三、简答题: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答: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乏普适性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1分)。“本书所提出的基木原理,是以确定四个基木问题为起点的,而这几个问题,是在编制任何课程与教学时必须加以回答的(2分)。它们是: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分)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2分)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2分)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分)
上述四者—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知识经验、组织知识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此外,泰勒还提出了第5个问题,即“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泰勒答道:“这个基木原理仍然能被恰当地用于系统解决某一部分课程计划。”(3分)这就是说,“泰勒原理”,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范围内加以运用(1分)。

2.答:有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中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3分)。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如年龄、性别、标准化学科测验分数、上课时的表现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尽可能使组间平衡,两个组等价,两组都进行前后测(5分)。优点是: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4分)。缺点: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前后测的交互作用(3分)。
3.答:
(1)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①中央设国子监总辖各学(2分);②地方学校包括州府、县两级,作为统一学制在全国推行(2分);③专业学校成为定型。律、书、算、医学得到发展(2分);④学校形式多样化(2分);⑤学校的各项制度、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各项措施日趋健全(2分);⑥官学系统的封建等级性加强(2分);⑦经学的传授从文字到讲解更严格要求统一和标准化(2分)。
(2)学校与科举的关系极为密切。选材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一致起来,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和附庸,而科举成为支配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1分)。
4.答:70年代后,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重要论断与现实相差甚远,并面临挑战。教育推动生产率提高断言没有兑现;教育机会的相对均等并未带来收入平等;教育的发展没有带来失业率下降(1分)。1973年迈克尔•史潘斯发表“筛选假设——就业市场信号”一文阐述了这一理论。筛选假设指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求职者,以便将它们安置到不同岗位上的装置理论。这种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1分)。
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1)对于文凭筛选功能的重视(2分);(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就业时获得比他人更有利的地位(2分);(3)就职后的在职培训却能提高雇员的专业技术能力(2分);(4)教育文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完善之处(2分);(5)对于缩小各群体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均等方面的意义(2分)。但是,这种理论也存在问题:教育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很难经得起事实验证;认为教育筛选作用与文凭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断(1分);总之,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只是筛选了不同能力的受教育者。虽然这一理论并不能完全体现教育的本质,但它的产生源于当时的人力资本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是针对当时西方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等教育问题而存在的(2分)。
5.答:
(1)骑士教育的目的: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4分)。
(2)骑士教育的阶段: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执事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3分)。7、8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理解和行为规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4分)。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4分)。
6.答:教育既要适应生活,也要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分主次(1分)。所谓教育适应生活,就是教育必须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在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关系中,突出了学生个人的需要。如果教育不与学生的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是枯燥的、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也不能培养学生实际的生活技能(5分)。杜威和陶行知则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2分)。所谓教育准备生活说,主要以斯宾塞为代表(1分)。斯宾塞认为教育是完满生活的准备,即教育是实现个人选择的手段。为了有效地实现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进一步把人类的所有活动,依重要次序,分为五人类:第一,维持自己生存上有直接关系的活动;第二,为获得生活上的必需,维持自己生存上有间接关系的活动;第三,关于抚育教养后嗣为目的的活动;第四,关于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第五,当闲暇时,为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教育就是要为人们从事这些活动作好准备(6分)。

四、论述题:1~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答: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对于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普及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4分)。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教育,两种教育相互隔离。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4分)。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体现在:①办学主体要多元化。一是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投资并管理的高等院校为主体;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与高校联合办学;三是允许创办私立大学或民办高校;四是提倡并支持中外合资办学;五是实行一校两制;六是试办外国人投资并管理的高校。②高等教育结构要多样化。一要多层次培养人才;二要多类型发展高校;三要多区域设立高校;四是多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五要大力开展远程教育。③充分地发展规范的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问题,一方面国家要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要严格要求,规范发展。④专业设置多样化。专业设置应趋于拓宽,在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之上而组成的课程或曰综合化、结构性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较大覆盖面和结构化、交叉互补的专业群体。⑤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步骤: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从城市向农村分步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坚持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的原则,精英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两者并举的原则(10分)。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活动,也将成为评判一个社会或组织是否有创造性的重要方面(2分)。这要求政府制定终身教育政策、规划,以协调终身教育活动;继续完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制度;设置与大学教育衔接的社区学院等(3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要立法,之所以强调必须通过立法和法治来启动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基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性。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率先启动并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和个人才能依据这项法律法规促进和发展终身教育(3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2分)。民间教育组织是推进终身教育必要的中继站和不可缺少的辐射源,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2分)。

2.答:(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5分)。
(2)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6分)。
(3)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10分)。
(4)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3分)。
(5)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6分)。
3. 任选题:1.答: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分)。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2分)。以这种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大纲强调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2分)。在具体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3分)。
(2)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研究侧重研究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标,而忽视对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2分)。学习理论主要是研究学习过程的共性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学习者个别因素,比如年龄、性别、智力、个性、态度、动机、学习潜能以及学习策略等。虽然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远不成熟,但有一点是公认的,既虽然学习过程有共性而且总体学习目标可以是一致的,但是学习者个别因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异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差异(4分)。
(3)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2分)。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力图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3分)。
(4)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三是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4分)。
(5)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理解,而不是记忆。确立这样的学习观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稳固、更灵活,才有可能使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3分)。
(6)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要重视对“怎么做”的知识的学习(3分)。
2.答:这三段话很典型地体现了资源管理策略的三种策略,即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2分)。其中,时间管理策略是指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方式。这一策略主要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和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三大方面(3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是指对每一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优先表来。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有限,而学习活动可能较多。因此,必须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尽量减少无计划、无节制、无意义的时间。在安排活动时,要分清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每天都要列出一张活动优先表,要按事情的重要性程度来选择活动,确保每天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即使没有做完某些事,也不会有什么值得后悔的(5分)。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是指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要在人生理功能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从事最重要、最紧张的学习活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是可以有效利用学习的低效时间,如课余、饭前饭后、等人等车、乘车乘船等等(5分)。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是指学生的意志努力和自我激励,例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这一策略主要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等方面的内容(7分)。学业求助策略包括了工具利用策略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等等,如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查字典、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等。工具的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参考资料的利用、工具书的利用、图书馆的利用、广播电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的利用等等。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主要包括老师和成人的帮助,同学之间的合作与讨论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些策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资源(8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