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共基础知识 >> 正文
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模拟试卷集锦(含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05-8-11 0:11:4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22;A 23.A 24.C 
25.D 2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D 4.AB 5.ABC 6.ABC 
7.AB 8.AC 9.ACD 10.AC 11.ABCD 12.ABCD 
13.AC 14.ACD 15.ABC 16.ABC 17.AD 18.ACD 
19.ABD 20.ABC 21.BCD 22;AC 23.ABCD 24.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 3.√ 4.X 5.X 6.√ 7.X 8.X 
9.X 10.√ 11.X 12.X 13.√ 14.X 15.X 16.√ 
17。√ 18,.√ 19.√ 20.√ 21.√ 22.X 23.√ 24.√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在本案中,甲是主犯,乙、丁是从犯,丙是胁从犯。根据我国刑法有关条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甲提议盗窃,并分派乙、丁进行犯罪预备,甲同乙、丁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后,甲又让乙找丙销赃,最后平分赃款。 
可见,在这起共同犯罪中,甲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被胁迫、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是胁从犯”。案中乙、丁积极参加这起共同犯罪,但又不是造意犯和组织者,比起主犯甲来说,乙、丁起了次要作用,是从犯。丙参加了犯罪的预谋,但仅表示同意,未参加盗窃,事后销赃是在乙的胁迫下,无奈实施的,参加了平分赃款。丙参与了事先通谋,事后销赃,应属共同犯罪,但丙销赃行为,是在乙胁迫下实施的,因此,他是胁从犯。  
2.①侯某未超过赔偿请求期限。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本案中县人民检察院与县人民法院违法行为的确认依据是市中级人民 法院的二审判决,时间是1996年7月2 日,从这一天算起二年内侯某均有权提出赔偿请求。 
②侯某向县人民法院请求赔偿是正确的。  
首先,本案它,县人民检察院和县人民法院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偿法第19条规定:“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本案中,作出一审判决的是县人民法院,作出逮捕决定的是县人民检察院,因此他们应为 
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其次,侯某向县人民法院请求赔偿是正确的。国家赔偿法第10条规定:“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因此县人民法院对侯某的请求应当先予赔偿。 
③侯某的赔偿请求不能全部实现。我国国家赔偿法主要是对当事人的直接损害、物质损害给予赔偿。因此,对侯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费不予支持。 
④关于赔偿方式,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5条和第30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第二,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第三,对依法确认有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1)、(2)项、第15条第(1)、(2)、(3)项规定的情 
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本案中,应采用以支付赔偿金为主,并为侯某恢复名誉的赔偿方式。 

五、公文改错 
①“机密后应加注“*”号; 
②“吉政发(1995)003号之(1995)”应为“[1995] 
”③标题摆放不规范 
④注释位置不当 
⑤作者与日期位置错误 
⑥附件缺少序号 
⑦主题词稍多 
⑧附件位置不当  

六、论述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即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相互作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预见未来;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李洪志为首领的“法轮功”组织的那一套歪理邪说蛊惑人心,腐蚀人们的思想,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危害十分严重。他们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真理;侵蚀我们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涣散党的凝聚力,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大肆宣扬迷信,扰乱了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是非认识,同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他们宣扬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类面临毁灭,为实现其政治野心制造舆论,严重挑战我国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我们党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关系到我们GCD人的根本信仰,关系到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通过批判“法轮功”的斗争,进一步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公共科目模拟试卷8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运动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多样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 
A.都包含有客观内容 
B.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近似的正确的反映 
C.都是可知的和无限性 
D.按其本性都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破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均衡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的观点是( )。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认识的主体是指( )。 
A.主观精神正常的人 
B.所有区别于动物的人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对象化活动之外的人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9.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 )。 
A.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B.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C.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规律 
D.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10.与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管理科学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国有产权  
11.(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纲领。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12.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耐,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是( )。 
A.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13.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纪律检查委员会 
14.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是( )。 
A.法律调整的效率 
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法律规范的数量 
D.法律调整后果 
15.有关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著作权同版权系同义语 
B.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C.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属于著作人身权 
D.著作财产权可分两大类:一是再现作品获得报酬权;二是演绎权 
16.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与法律、法规或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