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全真试卷答案与分析11
来源:优易学  2010-1-4 15:37:1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第5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由于红外光对城市大气烟雾尘埃的穿透力较强,而显著地增大了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因而彩红外航空摄影比天然彩色航空摄影所包含的城市景物信息量大为增加。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1:常用遥感图像;
1.彩红外航空像片: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强,清晰度好,对植被、水体的分辨率高(植被呈红色)。
2.热红外扫描图像:白天黑夜均可成像,对地面温度的分辨率可达0.1?.5℃,常用于城市热岛分析。
3.微波雷达图像:微波可穿透云层,能分辨地物的含水量、植物长势、洪水淹没范围等。
4.mss图像:美国的陆地卫星提供的图像,扫描通道有4个,几何分辨率为79m×79m,成像周期为18天。
5.tm图像:扫描通道有7个,几何分辨率30m×30m(红外通道是120m×120m),周期仍为18天。
6.hrv图像:由法国卫星提供,扫描通道有4个,全色通道几何分辩率为10m×10m,其余通道为20m×20m,周期为26天。
7.气象卫星图像:中国和美国的气象卫星图像。
第5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从建国后直至1978年,我国住宅建设由国家单一投资,排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城市住房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低租金、分配制、福利型。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3: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的特性是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住房需求方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家族的收入、家庭人口的构成。
第5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被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也有了相应的转换。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5:公共财政;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来影响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等。
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还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城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规费收入、债务收入。
城市财政支出:市政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务支出、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管理支出。
第5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划定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生产的国界为准,而不是以投资和劳动力的来源为准。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6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责任编辑:sealion1986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