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卫星城到新城,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而不断发展的结果,新城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 )。
A.新城更强调城市的居住功能
B.新城更强调城市的生态环境
C.新城更强调与中心城市的依赖关系
D.新城更强调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12.下列有关城市发展的描述中,不是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的是( )。
A.随着信息化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推进,完全改变了城市集聚的状态
B.建立高科技园区成为城市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C.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D.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这一战略的是( )。
①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适当紧凑发展的城市形态②充分发展私人汽车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布局形态③将长期环境影响因素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目标中④发展城市郊区,促进城市的郊迁化⑤提倡社区参与和权力下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14.以下规划可以作为城乡当前建设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的是( )。
A.总体规划
B.城镇体系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城市设计
15.从世界各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来看,早期区域规划的起因是( )。
A.调整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
B.对城市化地区环境的保护
C.对经济发展迅猛地区基础设施的一种协调
D.疏散大城市人口
16.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密切,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对特定地域的土地使用性质做出具体安排
B.都是对城市、集镇和乡村进行合理的布局
C.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D.规划内容的重点和深度相同
17.以下选项不属于评价城市社会状况的指标的是( )。
A.平均预期寿命
B.城镇登记失业率
C.社区的数量与规模
D.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18.韦伯是()理论的创始者。
A.工业布局
B.成本-市场学派
C.点轴
D.增长极
19.基尼系数是评价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 )。
A.区域经济的差异
B.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状况
C.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D.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
20.工业用地按照其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 )用地。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