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保护了人文景观,同时也要利用自然景观。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把山、水、绿等自然景观引入城市,与城市建设统一考虑,使其与城市交融于一体,体现出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
为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太原市首先将打造东西山自然生态保育区。东山、西山就像碧绿色的翡翠,给城市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屏障,除了给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外,山脉之中还分布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宝贵文物古迹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太原市城市的内涵。东山、西山自然保育区不仅将成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省城城市景观风貌的特色所在。
未来的太原,要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初步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并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2%的目标。
届时,太原市将拥有科学的绿地系统构架和清晰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在城市整体绿地覆盖率大增的基础上,片区绿地分布合理,让绿在城中,人在绿中,人与绿地和谐共生。在汾河湿地等自然景观区,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群落,让更多的珍稀动物、奇花异草出现在太原城。
“一线三带”的装扮计划
保护了老城,规划了新城,在太原市的城市景观上,规划师也设计了一套得体的装扮计划,共分为“一线三带”。
城市景观轴线。为了让太原市的景观有序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将形成几条景观轴线,成为城市风貌的主要骨架。其中,滨河东西路、五一路—并州路—坞城路—大运路、双塔南路、迎泽大街、南中环街等,在保持道路畅通的同时,对路两侧景观进行重点建设。
说到城市道路,不管走到哪个城市,作为城市最基本构成的道路也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本色。因此,打造道路景观带,是建设一个美丽太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太原市未来的建设中,城市交通首先在保持畅通视线、流畅交通、平缓转弯的同时,将营造连绵的绿化带。在一般的生活性街道则尽量以人的舒适性为主。路面铺砌、绿化配置、建筑小品将力求做到宜人。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滨水景观带。滨水地带是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的重点,对现有汾河水系进行疏浚整治,建设滨水绿化景观带,构筑太原“蓝脉绿网”的城市景观。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强化亲水性,结合水系整治和水域保护,建设方便市民接近的水上公园和滨水绿化步行道。严格控制滨水建筑开发和改造,保护和修复沿岸生态环境,建设兼具连续性、共享性、开放性和景观性的滨水绿色景观带。
环城生态景观带。近年来太原致力于总面积达两万公顷的环城林带建设,这是城市大环境景观系统良好而重要的外围生态景观屏障建设,为环城生态景观带打下良好基础。
再添五个靓丽公园
在未来的太原城中,将再建五个新公园,为太原城再添五颗新明珠,与迎泽公园、双塔公园、森林公园、汾河公园、龙潭公园五个老公园交相辉映,为龙城增色添彩。
和平公园,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与和平南路的交叉处,结合边山支沟的整治,以和平为主题规划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市级综合型公园。
晋阳湖公园,位于太原市西南部,规划以晋阳湖480公顷的广阔水面为特色,以水上游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使其成为太原市一处设施先进、设计新颖的市级综合型公园。
龙泉寺公园,位于太原市西南部神堂沟,公园总体风貌为自然式,有葱郁的树林、开阔的花坪、浓厚的人文景观,规划成为兼具生态作用的市级综合型公园。
新城商务中心公园,位于南部新城的金融商务中心和总部基地,也即目前武宿机场所在地,规划结合未来的CBD建设景观良好、功能完善的市级综合型公园。
晋阳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南部新城奥体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之间,结合晋阳古城、晋祠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晋阳文化为主题建设市级综合型公园。
人与绿地和谐共生
在建造一个个市级大型公园的同时,太原市还要结合城市更新工程,增加区级公园、开放空间、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为省城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并以此缓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让城市中的空气更新鲜、气温更舒适,综合环境质量更高,城市的居住舒适度不断提高。
在区级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设置上,人们出门最多走上十多分钟,就能找到一个可以休闲的公园绿地。
在主城区景观道路两侧、居住区出入口附近,将增加街头绿地建设;在新建城区和旧城区,消灭绿化盲区,在空地和荒地上搞绿化,在拆除旧房和违章建筑后的空地上搞绿化,增加更多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让市民更多地接触到绿色。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