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快成为一座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代丛林了,滨江不再属于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昨日,利用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海外分论坛的平台,旅加学者蒋伟从建议重庆改变滨江路现状,打造亲水宜人的滨江城市。
滨江建设毁江毁城
“重庆滨江路目前的现状,对美丽的长江资源来说,是一种近乎灾难性的毁坏。”
不久前,重庆青年人才论坛海外分论坛启动,诚邀海外青年人才为重庆青年人才建言献策。昨日,蒋伟从千里之外将自己的论文传到了团市委。这篇以《振兴重庆滨江文化———重庆实验区城市名片探索》为题的论文,详细阐述重庆该如何打造成为一个亲水宜人的滨江城市。
作为一名重庆人,同时又是城市设计学博士、建筑硕士,蒋伟一直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重庆建设滨江城市服务。但目前,重庆滨江城市的建设,并不理想。
自从重庆修建滨江路后,以城市中心区交通疏散为主要目的多车道快速城市交通要道工程,阻隔了重庆人与江水的距离。“从此,长江不再属于重庆城市的一部分,不再融入重庆市民的生活里。”蒋伟说,“重庆滨江路目前的现状,对美丽的长江资源来说,是一种近乎灾难性的毁坏。”
还原绿地亲水近水
“美澳已在拆除、改造滨江路,重庆是时候从混凝土中抬头,还市民一种宜人的滨江生活。”
城市的规划建设,应为城市生活考虑,“怎么能够把自然资源的长江河岸,为了短期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全部转变为了混凝土大堤坝呢。”蒋伟认为,高高的混凝土道路,完全隔离了自然江水与城市的亲水界面,人行走在10多米高的混凝土交通型滨江路上,再也感受不到自然江风和江水流动的变化了。
走在加拿大温哥华著名的海墙步行大道上,看着那里的人与家人一起沿江散步、休憩,家长吹着风悠闲的看着孩子在江边嬉戏,蒋伟想象有一天自己回到重庆,也能如此惬意。但现状让他非常担忧,“重庆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延伸迅速导致滨江地区的过度使用,快速交通混凝土道路、大型高层建筑物占据了自然滨江地段,引起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和对城市人群在江边活动的冲击。”
目前,嘉陵江和长江的两条滨江路独特的长江岩石、沙滩、湿地系统都彻底消失在这两条混凝土滨江路的建设里,这些路彻底断绝了市民亲近河流江水的机会和可能性。飞鸟走了,湿地系统下的动植物群落也消失了,城市只剩下混凝土。
而在美国波士顿,1920年修的滨江路,现在正在进行全部改造,恢复为自然的生态河道,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970年刚修了一半的300米混凝土滨江路,因为破坏城市与河流的友好关系,被全部炸掉,发展为开放绿地,成为城市休闲地带。蒋伟说,重庆是时候从混凝土中抬起头,还市民一种宜人的滨江生活。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