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员辅导:网络新闻处理——从粘贴新闻到解读新闻
来源:优易学  2011-8-22 12:23: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媒体要做的,不是让读者自己去费力地寻找那些联系,因为对他们来说,信息消费只是业余生活中一部分,他们不可能全天候地跟踪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并且还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一种跟踪与解读的工作,应该是由媒体来完成的。目前一些正在崛起的媒体,也正是在“解读新闻”上动了脑筋、下了功夫。

  对于目前的中国网络新闻来说,“解读新闻”这个层次,亟待开发。谁能在这一层面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在下一轮的新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

  在网络新闻中,实现解读新闻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在新闻中解读新闻。记者在写稿时,就要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做出尽量深刻的剖析。对新闻本身缺乏认识的人,往往只能在文字上出些花活,套用那句老话便是“米不够水来凑”,熬出一锅粥,有时甚至只能算一碗米汤。对于信息饥荒时代的人们来说,它也许还能解解渴,但是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就毫无营养可言了。这种“写”新闻而不是认识新闻、读解新闻的方式往往造成了一种浮夸的文风,同时又使记者的采访作风大打折扣。这方面,“像贫下中农一样辛苦”的美国记者也许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即使是在报道中国防治麻疯病的成就时,也不忘来句诸如“麻疯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皮肤失去知觉,严重时可能丧失手指、鼻子等身体突出部位,有传染性,但传染性不强”的解释。而国内的媒体上,则到处是“北京鬃大学教授经历十年刻苦钻研,使用侧偏系统平均方法取代雷诺平均方法,得出了湍流通用物理方程……”一类的潇洒词句。

  如果记者编辑甚至不能对最基本的知识做出解释的话,又怎么能对一个新闻事实做出深刻的分析呢?因此,所谓深度报道,不一定在于题材多么惊世骇俗,而往往在于对平常的事实,能认真地加以解释与分析,能释疑解惑。而要具备“解读新闻”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专业类的媒体,往往能做出更有力量的报道。现在很多网络媒体在谈原创性,谈独家。其实,如果能把许多普通的新闻报道“粗菜细做”,那么,就会形成自己的原创性。

  与“在新闻中解读新闻”相对的另一种手段,是用超链接的方式来补充说明新闻。但是,从解读新闻的角度看,依靠新闻之外的东西来解读新闻并不是一种很理想的方式,它更多地会把解读的任务推给读者。这也许正是网络媒体必须重视“解读新闻”的原因之一。

  专家评述新闻。专家评述是跳出新闻来解读新闻。与在新闻中的解读不同的是,专家的解读,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的理论支持,也可以显得更加公允。凤凰卫视的评论员制度,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种示范更多地不是个别的评论员的水平或魅力,而是它所展示的“解读新闻”的境界与其中蕴含的潜能。

  事实上,一些网站也在仿效凤凰卫视,例如,FM365的签约评论员栏目,网易的专家点评新闻栏目。但看来,它们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有形式上的偏差,也有制度上的缺陷。从形式上看,网易的“专家点评”采用的是专家评选每周几大新闻加上与网友的互动对话的方式。但是,每周专家推荐几大新闻是否真正有意义呢?它实际上是对过去新闻的一种“追认”,而网民早已根据各自的爱好读过了新闻,专家的排行榜,不会对人们对新闻的价值取向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专家与网民的交流,由于聊天室里乱烘烘的气氛,而显得热闹有余,成果不足。互动性当然是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但是互动性应该以效果为目标,而不能作为一种点缀元素加以滥用。从解读新闻的角度看,一家之言可能效率更高。FM365的“签约评论员”栏目的缺点则在于,这些评论员不能保证每一篇文章都是从大众的视角去寻找话题的。作者们不是对每天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点评,而往往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进行评价。从文风上,它们很多地是哲学式的思考,而不是对时政事件的解读。这带来的后果,必然使其读者面受到局限。从制度上看,目前网站都是采用的业余的专家队伍。这就使这一工作的连贯性受到影响。而凤凰卫视式的制度,可基本保证评论员把精力都放在这项工作上,他们每天事先都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专家有足够准备的、针对性很强的点评,才能真正起到解读新闻的作用。

  当然,除了专职的评论员队伍外,高质量的业余专家队伍也是必要的。这些专家更具备某些专业方面的权威性,可以在某些特定内容上发挥自己的点评作用。

  网友讨论新闻网友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解读新闻的方式。从自发性看,网友讨论的话题,必然是他们内在的兴趣的体现,因此,网友讨论的话题也会给做网络新闻的人建立起一个风向标。从群言性看,网友的讨论,并不完全公平理性,也不全是个体意见的表达。在此其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许是不可忽视的,“沉默的螺旋”的力量、集体无意识的控制,也都会或多或少发生作用。因此,网民的解读是在某种力量所影响下的集体解读,它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而网民由此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加深刻。

  专家的评点与网民的讨论各有各的适应场合,不能互相代替。专家点评的任务,是保持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连贯的印象,它应该是经常的、持续的,虽然在某些重要事件时,这种点评的力量应该更加加强。专家点评相对来说应该更客观,它更多的是情况的综合与分析,而不是个人的感情抒发。而网民的讨论,则往往是爆发在某些特定时刻的产物,它更多的是表达与宣泄,感性色彩比理性色彩更浓。专家点评可给网民讨论提供更宏观的背景,带有一定的权威性;而网民的讨论则是专家点评的一个参照,并可加强或削弱专家的权威性。如果网站能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合适的方式,就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在很多网站是把专家的解读与网友的解读搅在一起的,例如网易式的专家与网友的聊天。这样做的结果是,专家不能显出自己的高明,网民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把这两种方式区分开来。

  以上关于网络新闻层次的分类及各个层次的界定,也许会随着网络新闻的实践而变化。但是,层次化的思维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应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和阶段,使网络新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综合辅导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