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认定:公文体式的选用
来源:优易学  2011-8-5 12:36:0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2.文种选用的基本方法。为实现文种选用的三项原则要求,须遵循以下基本方法:    
  第一,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严格执行现行公文法规。这是最根本的一点。离开了这一点,就一点谈不上实现文种选用三项原则要求。文种选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几乎都是由于不执行公文法规造成,不是由于不懂公文法规就是由于无视公文法规造成。现行的几种公文处理条例或办法,虽然还不够严密与完善,彼此还有若干可以一致却相互矛盾的地方,但由于它们是数十年来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的经验总结,同时还吸取了几千年来公文处理、公文写作的有益处的东西,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当前公文处理与公文写作的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基本上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需要,是直接指导当前公文写作的基本文件,是我们选用文种的主要依凭,因而是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严格执行的。要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坏作风。    
  第二,反复研究、仔细辨明公文内容、材料的性质特点,然后找最适合表现此种性质特点的内容、材料的文种。这主要是对那些不易把握其文种适应性的内容、材料而言。如《××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等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通报》这样写道:“我省体育健儿,在第26届奥运会上克服困难,经过顽强拼搏,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4个第五名和1个第八名,并破三次世界记录,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金牌获得者××、×ב省劳动模范’称号,给予通令嘉奖,晋升工资二级,奖励住房(三室一厅)一套。……省人民政府号召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要向体育健儿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希望体育战线的同志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再立新功。”它即使不用“嘉奖令”也应用“表彰决定”。可由于没有认真研究、辨析内容的性质特点而用了“通报”,实在遗憾。    
  第三,明确制文机关同公文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然后即可确定其恰当文种。如某团体的代表大会要制定一个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根本性文件,其文种必是“章程”;国务院要就某一重要事项作较为全面、系统、原则的规定,其文种必用“条例”;共和国主席要发布特赦事项,其文必称“特赦令”;如此等等。如果我们对制文机关同公文内容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了如指掌,不少公文的文种选用就一点不成问题。    
  第四,明确行文方向,定准行文对象,特别是定准主送对象,进而考虑选用与所写公文完全适应的文种。若拟制与行文方向无直接关系的规范性公文,可根据内容特点、制文机关、制文目的与意图来确定合适的文种。若拟制下行文,则须进而定准行文对象,特别是主送对象,并结合其制文目的意图、成文方式过程,确定其合适的文种,或命令(令)、指示、批复、决定、决议等等;或公报、公告、通知、通报等等。若属上行文,则须进一步明确其不同行文目的要求来确定其文种:只提供情况、信息而无必复要求者为“报告”;请求指示、批复、批示、批准者为“请示”;请求批转者,建议称之为“请转报告”。若属平行文,一般可直接确定为“函”。若属不运行文,则可直接定其文种为会议记录,或大事记,或总结。    
  第五,细心领会领导的制文目的意图,找出最能体现领导制文目的意图的文种。细心领会好领导的制文目的意图,最充分地体现好领导的制文目的意图,是拟制好每个公文的出发点、主导线和归宿地,自然也是每个公文文种选用的出发点、主导线和归宿地。但要领会好领导的制文目的意图并非总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领导精明强干又深谙公文写作,那他不仅会明白无误地讲清制文的目的意图,而且还会准确无误地讲明选用什么文种。可惜这种幸运机会并不很多,而为难之时倒是不少。这就要求公文草拟者非下苦工夫去反复琢磨、细心领会不可。例如《××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赌博的处罚条例》,其文种显然是错了。首先是省政府无权制定条例;其次是仅对赌博作处罚规定也不宜称条例。其标题应称《××省关于禁止赌博的通告》或《××省关于惩处赌博的规定》。但文种究竟是用“通告”还是“规定”,只有完全了解领导的制文目的意图之后才能确定。 
  第六,按文种准确选用的难易程度将文种分类排队,然后把准确选用难度较大的文种集中起来,对公文写作人员进行准确选用这些文种的强化训练,打歼灭战,以求最终解决问题。细察诸多文种,真正较难准确选用而较易错用、混用的文种并不很多,主要有条例、规定与办法,指示、决定、决议与意见、通知,公告与通告,请示与报告,请示与请批函,请示、报告与请转报告,总结与总结报告,总结与调查报告等。若能对公文写作人员有效进行强化训练,变难点为易点,则文种的准确选用问题最终将不再有困扰。这也可说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措施,若能切实实施,让公文写作人员真正下一点苦工夫,必定受益不浅。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