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认定:经济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来源:优易学  2011-8-4 11:25:5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七)数词用的特别多。经济活动需要定性分析,也离不开定量分析,而且随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分析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济应用文是经济活动的书面反映,当然也离不开数字。通过数据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写作总结,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工作的客观情况。如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基层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经济活动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等,无不依赖于准确的数字来完成。这就是说必须重视数字的特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胸中有数”。
  (八)多用一些单音单纯词。为了表意明确简练,经济通用文本多用一些单音单纯词。例如:“希各部门接此通知后,迅即转发所属单位认真执行。”(《财政部关于严格执行会议费规定的通知》)其中“希、各、接、此、后、迅、即”都是由“希望、各个、接到、这份、以后、迅速、立即”减缩而来。
  (九)使用必要的否定词语。为了加强经济管理,上级领导部门往往要以文件或其他形式来贯彻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这些文件一经制定和发布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违背。这就常需要在文件中用到一些表否定、禁止意义的否定词语。如“非、不、否、勿、不准、不得、不应、禁止、严禁”等。在文中使用否定词语,有利于贯彻政策,指导工作。
  (十)经常使用强调词语。在汉语中有些副词、能愿动词能增强语势的权威感和严肃性。如: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发[1993]24号和国办[1993]13号等文件的规定执行。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对本地区、本部门集资和发行各种证券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凡违反规定的,要照上述办法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的,要加重处罚,同时登报公布……”。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结尾部的一段文字,仅有100余字就用了4个强调词语。由于使用了这些强调语,使通报的力度严肃性增强了很多。
  经济应用文的写作重在实用,语言上讲求直截了当,便于阅读,易于办事,在写作时限制使用或排斥以下四类词语:
  (一)很少使用叹词和部分语气词。经济应用文不需要以情感人,一些为表达感情需要而使用的叹词和部分语气助词很少使用。
  (二)基本不用修饰性的词语。经济文书不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一般也不需要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描写环境、烘托气氛的词语基本不用。例如: “雄伟、红彤彤、静悄悄”等。还有一些比拟、象征等语言也基本不用。如“苹果是那么红,葡萄象水晶”等。
  (三)限制使用口语。口语和书面语分属于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口语随便、通俗但欠庄重。而书面语在表意上比口语精密、明确、规范。为了体现经济应用文书的严肃、庄重、准确的特点,写作时要用书面语。口语只能在适应的时候用适当的数量予以表达。
  (四)一般不用俗语。俗语是对某些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俗称。如“资金”俗称“钱”,“积累资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攒钱”,“个体商业者”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为“做小买卖的”。如果在一篇经济文书中不时出现“攒钱”、“做小买卖的”等这类俗语,显然是不妥当的。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