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之有序
多个材料组织在一起,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互相之间怎样过渡、怎样呼应,这些在动态消 息中无需更多考虑的问题,在综合消息中就要花较多的精力进行斟酌了。具体地说,可并列 ,可递进,可对比,可总分。至于具体到某一篇应该如何安排,那就没有一个标准尺度了, 只能是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找出其最佳方案来。
【 范 文 】
各地相继侦破一批涉毒案
新华社1997年4月23日电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消息,随着禁毒专项斗争的开展,全国各地公 安机关精心部署,积极行动,加大打击力度,一批涉毒案件相继告破,一批涉嫌贩毒人员落 入法网,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山西省禁毒专项斗争刚刚打响就传来捷报。4月1日,河津市公安局将潜逃8年、曾悬赏一万 元通缉的特大贩毒嫌疑人李向民抓获归案。禁毒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大同市公安局已侦破毒 品案件50起,抓获涉毒人员64人。4月15日,一起跨省涉毒大案在重庆告破,6名犯罪嫌疑人 落网,公安人员缴获毒品海洛因3331克,毒资30余万元。在北京,一贩毒团伙11名成员及毒 品海洛因5800克均落入警方手中。云南省警方一季度即侦破万元以上特大贩毒案件20起,缴 获海洛因588公斤。4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侦破一起恶性团伙持枪杀人案件,抓获的6名犯罪 嫌疑人全部是吸毒人员。
俗称“摇头丸”的新型毒品近两年来在一些城市的娱乐场所中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和社会稳定。对此,上海、广东、浙江、辽宁等地公安机关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向广 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有关知识教育,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在一些涉嫌娱乐场所调查布 控,突击清查,一经发现,坚决打击。沈阳市公安局于4月12日侦破这个市首起“摇头丸”3 2粒,抓获涉嫌人员17人。4月2日上海警方再破“摇头丸”毒品大案,一贩毒分子从境外购 得一批“摇头丸”,欲到上海脱手赚大钱,刚到上海即落入法网,当场缴获554粒“摇头丸 ”,成为其贩毒的铁证。
第三节 述评消息
一述评消息的概述
(一)述评消息的含义
述评消息是一种边叙边评、夹叙夹议的消息类型,它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既报道新闻 事实,又在报道的同时对新闻事实的性质、特点、发展前景等作出分析、解释、评价。所以 它可以起到新闻和评论两种文体的作用。不过,从文体本质上看,它还是报道新闻的记叙文 ,而不能归入议论文之中。
述评消息是为适应读者的需求而诞生的。新闻固然强调用事实说话,所以一般不用或少用议 论。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一些新闻事实的内涵过于深刻隐蔽,无人解释评价读者就难以 理解。有时,一些读者平时很少关心因而缺乏了解的领域突然出现了引人注意的新闻事件, 不作分析评论读者也是很难正确认识的。在这种时候,读者就希望作者能出面作些指点,帮 助自己寻幽觅胜,深入理解。这就是述评消息存在的合理性。
(二)述评消息的特点
1.不仅用事实说话,也用观念说话
很显然,述评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样主要用事实说话。一方面,“述”的部分是讲述事实, 另一方面,“评”的部分是表达作者的观念,包括思想、见解、意见、态度。述评消息中的 议论,也不像其它类型的消息那样,偶尔出现也是画龙点睛式的,它不仅是频频出现的,而 且在作品中占着不小的比重。不仅用事实说话,也用观念说话,这是述评消息区别于其它消 息的主要特征。
2.也讲究精炼,但不像动态消息那样简洁
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而议论又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还要利用对 比、类比、举例、引证、归纳、演绎等手法来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 不可能像纯粹叙述事实的文章那样简练。因此,述评消息虽也讲究精炼,但不可能像动态消 息那样简洁。
二述评消息的类型
(一)形势述评
这是对国际或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述评的消息。它的特点 是视界广阔、气魄宏大,既着眼于目前,又有一定的前瞻和预测。写作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对 普遍关心的重要领域的当前状态、发展前景有一个准确、全面的认识。
(二)工作述评
这是对某一行业某一部门的主要工作现状进行述评的消息。它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有关单位发现问题、制定策略、 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工作的发展。
(三)思想述评
这是对当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状态进行述评的消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往往会有一种普遍 性的思想倾向,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显示着某种动向。或许,这种思想倾向是积极的,应 该加以肯定的;或许,这种思想倾向背后隐藏着不易发现的消极因素,任其发展可能造成危 害。这时,新闻工作者有义务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
(四)事件述评
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如果觉得只客观性地报道事件的过程和前因后果,不能使读者清楚 地认识这个事件的真正本质,作者就可以出面议论,一面报道事实,一面指出事件的性质、 特点和意义。这样写出来的消息,就是事件述评。
三述评消息的写作要求
(一)夹叙夹议,以叙为主
在述评消息中,“述”和“评”到底谁占主导地位?对此作者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述 评消息虽然可以较多地使用议论的手法,但从文体的归属方面看,仍然是记叙文而不是议论 文。再从读者的需要方面看,读者阅读述评消息,其主要目的还是想了解当前现实中发生了 什么,其次才是这一事实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述评消息中,叙述是第一位的,议论是第 二位的。这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叙述和议论的文字各占多大的比例——也许议论的文字在消 息中占有优势,但新闻事实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反过来,读者阅读时 只注意了作者的观点,对核心事实却没有多大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立场就有问题了——他没 有把握好事实和观念的关系。
(二)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述评消息中的议论,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信口开河的那种议论,而是有理论依据和学术色彩的 远见卓识。能够对特定领域里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刻议论的人,肯定不会是这个领域的外行 。通常,记者只在自己分管的领域中,或者自己长期关心长期积累有独到见解的问题上,才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的文章,即使算不上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也不能是肤浅的 一知半解。至少,它应该能让百姓感受到深刻,让有关专家点头肯定,使有关部门受到启发 。所谓理论色彩,其实是深刻内涵的外在显现而已。
(三)要有的放矢
这是个讲究针对性的问题。必定是现实中存在某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发表的见解 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脱离现实、无的放矢的议论,只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 范 文 】
铁路左右逢源公路饥饱不均
郑州铁路局已将春运客流继续升温、进账颇多的喜讯传给了铁道部。春运的前30天,全局已 累计发送旅客998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6%,累计完成客运收入523亿元,比去 年 同期增长了153%。除了中西部大开发政策会给陕西全省1/3的劳务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使 西安铁路分局向外输送旅客比去年减少一些外,其余5个分局都是上升。难怪郑州铁路局营 销处处长曹永久给记者介绍情况时,一脸的轻松愉快。尽管今年旅游专列并不火爆,但铁路 今年春运的营销战又打赢了。
民航在我省春运中所占份额较小,而且今年与去年没有太大区别,收入也增长了近百万元。 我们来看看公路吧。
全省公路春运前30天内,总的增长幅度是25%,即使再有10天,恐怕也难赶上去年春运40 天的上涨幅度116%。最明显的是南阳和信阳。用他们说得比较多的话说:“铁路太厉害 了。”
南阳是我省的民工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据省交通厅春运办的孙建立科长介绍,南阳往南往 北的公路客运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0%。而火车开得却很及时,春运开始至2月16日,南阳 、邓州、鲁山站共开行临客52列,其中广州42列、北京10列,送走旅客85万人,客票收入 7 88万元。而行情同样好的是南阳的省内短途公路客运,农历初九和十五前后,每天由南阳发 往郑州的包车多达二三十辆。
信阳的跨省公路客运也十分不好,东面的息县、潢川等几个县的外出打工者都到京九线乘火 车走了。与南阳相同的是,短途客运仍然看好。
给人的感觉是,铁路越来越成熟了,公路除了车更多了外,并无太大变化。“铁老大”将规 模化、集约化、半军事化的特点运用得十分到位。郑州铁路局一声令下,23个车站实现了微 机联网售票;又是一声令下,信阳开往广州的民工临客上,免费为乘客提供了一份约10元的 餐饮。这些都是公路无法比拟和抗衡的。据说由潢川开出的临客,相同里程相比,与公路票 价相差无几,但公路客运显然在各方面的服务措施上不到位,旅客一下都流到了铁路。
小、散、乱一直是制约公路客运大发展的关键,成立客运集团的呼吁有些时日了,但并无多 大进展。只有尽快改变整体的车型、车况和组织经营的方式,扬长避短,公路客运才能成长 壮大。公路客运在节前还受了“天灾”,下雪的影响也不小,看来公路“靠天收”的局限还 难以摆脱。
——2000年2月28日《大河报》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