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规划
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制订出 MIS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MIS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
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制订MIS的发展战略。
(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MIS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3)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
系统规划工作的特点?
(1)系统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程度较高。
(2)其工作环境是组织管理环境,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
(3)系统规划是一个管理决策问题,同时系统规划也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过程,它确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管理决策的总体方案。
(4)系统规划人员对管理与技术的理解程度,对管理与技术发展的见识,以及开创精神与求实态度是规划工作的决定因素。
(5)规划工作的结果是要明确回答规划工作内容中提出的问题,描绘出系统的总体概貌和发展进程,但宜粗不宜细。
(6)MIS系统规划必须纳入整个组织的发展规划,并应定期滚动。
系统规划工作的关键问题?
(l)战略计划是核心。
(2)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是关键。
(3)应变能力是MIS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当前MIS建设与应用的瓶颈问题。
(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发展。
MIS战略规划的意义及核心问题?
战略问题是关于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MIS的战略问题通常包括主要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现 目标的途径和措施等。
MIS的战略规划既是企业战略规划下的一个专门性规划,也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使一个组织中的MIS发展战略与组织本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是MIS战略规划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
MIS战略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在MIS规划中,战略规划阶段的目标是制定同组织机构的目标、目的和战略相一致的MIS目标、目的和战略。
一般来说,整个战略规划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和结构。
(2)了解当前的能力状况。
(3)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4)近期计划。
试述战略集转移法的基本思路?
该方法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战略变量,战略性的MIS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这种战略集合转化为“MIS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MIS的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法?其基本思路是什么?
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那些必须经常得到管理人员关注的活动区域,对这些区域的运行情况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度量,并提供这些度量信息以供决策使用。
在每一个企业组织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称之为关键成功因素。
决策的信息需求来自于关键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面和部门相关的。
对不同的MIS,其信息需求各不相同。而同一个MIS的信息,需求在不同的时期也会不同。
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那些必须经常得到管理人员关注的活动区域,对这些区域的运行情况要经常不断的变量,并提供这些度量信息以供决策使用。
因此,在规划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时,三个"必须"要经常强调:
系统必须适合企业或组织所属的行业以及它采用的特殊策略;
系统必须要能够识别那些为使企业成功而在管理上经常给予认真关注的"成功因素";
在系统提供给各管理阶层的报告中,必须突出有关成功因素的情况。
形成关键因素的原由?
关键成功因素基本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l)特殊行业的结构。
(2)竞争策略、行业地位与地理位置。
(3)环境因素。
(4)暂时性因素。
试述BSP法的基本出发点?
BSP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是:
(l)一个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目标。信息系统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企业的总体有效性起关键性作用。可将BSP作为企业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转化过程。
(2)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框架定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强调对管理决策的支持,企业中计划和控制是决策的关键,可以此为基础构成信息系统的框架。企业中存在三种计划控制层: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一般,组织的各个部门都与某一资源的属性有关,它的活动和决策形成一个与此资源有关的生命周期且支配其它资源称为关键资源,其管理过程垂直穿过各管理层次和平行各职能部门。因此,可同时基于资源、计划和控制层次来建立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3)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强调数据的一致性就要把信息作为资源统一管理,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数据一致性的定义、技术实现、使用规则和数据安全性的策略和规程。
(4)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信息系统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BSP采用企业过程的概念,对任何企业都可从逻辑上定义出一组过程,企业产品/服务基本不变,过程改变极小。
(5)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采取“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实施。这种实施战略可按步骤以模块化的方法建设,并兼顾组织的企业重点、资金情况和其它短期的因素。
试述BSP实现的主要步骤?
BSP实现的主要步骤:
① 定义企业目标;
② 定义企业过程;
③ 定义数据类;
④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什么是企业过程?什么是数据类?试述企业过程的三项主要资源的四种数据类?
企业过程被定义为在企业资源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它们的分析和识别无需顾及与组织机构的联系。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计划和控制资源、产品/服务资源、支持性资源。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
试述U/C矩阵的建立方法和在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U/C矩阵是对数据类和企业过程关系的描述,我们将数据类对照企业过程安排在一个矩阵当中,用字母C和U表示哪个过程产生该数据和哪个过程使用该数据。在矩阵中,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即计划过程,度量和控制过程,直接涉及产品地过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过程。其次是根据过程产生数据的顺序将数据类排在另一轴上,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数据,接着把所有其他数据类列入矩阵中,并在适当的行列交叉处填上C和U。U/C矩阵在系统规划中的主要作用是划分子系统。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