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系统分析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其主要目标和活动内容有哪些?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分析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也指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目标:根据系统规划所确定的系统总体结构方案和项目开发计划,按拟定的项目开发出可以运行的实际系统。活动: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特点: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主要成果是文件;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试述结构化系统分析中主要工具的特点?
表达方式规范,表达的内容确切,无二义;形式简洁,易理解,便于和非专业用户交流;便于查询、检索、易维护;便于计算机辅助建模。
试述数据流图(DFD)的组成与基本符号以及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组成:外部项、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作用:DFD的绘制过程,是系统分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就是由系统外部至系统内部、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系统逻辑模型建立过程;DFD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DFD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试述数据词典(DD)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编写的基本要求?
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要求:对数据流图上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唯一;命名、编号与数据流图一致,必要时可增加编码,方便查询和检索、维护和统计报表;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数字与符号正确。
试述数据流图绘制的主要原则、步骤与方法?
原则:明确系统界面;自顶向下逐层扩展;合理布局;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不反映任何数据处理的技术过程、处理方式和时间顺序,也不反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控制条件等技术问题;数据流图绘制过程就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形成过程,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接触,详细讨论,不断修改,也要和其他系统建设者共同商讨以求一致意见。步骤: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即系统的数据来源的去处;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直到逐层分解结束;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和用户进行交流,在用户完全理解数据图的内容的基础上征求用户的意见;用计算机或其他制图、编辑工具画出正规的数据流图。
什么是基本加工?描述表达基本加工逻辑功能的结构化工具的特点是什么?
数据流图中所有不进一步分解的加工为基本加工,基本加工有父项,无子项,而非基本加工均有子项。特点:表达方式规范,表达的内容确切,无二义;形式简洁、易理解、便于和非专业用户交流;便于查询,检索,易维护;便于计算机辅助建模。
试述系统分析中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策略和基本方法?
信息收集是完成系统分析各项任务的基础。内容:组织的信息、人的信息、工作的信息和环境的信息。策略:全面调查策略;关键因素策略;点面结合策略。方法:面谈、调查表、查阅文献和实地观察、实践。
试述系统说明书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内容和编写要求?
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是主管人员对系统进入设计阶段的决策依据,只有系统说明书经过系统开发工作的领导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它又是后续各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内容:系统开发项目概述;需求说明;现行系统的状况;新系统的目标、功能和逻辑模型(重点);系统实施计划。要求:全面、系统、准确、详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
系统详细调查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目标: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行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弄清楚现行系统运行状况,发现其薄弱环节,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实质,确保新系统比原系统更有效。内容:组织机构的调查;业务处理状况调查;现行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用户需求调查;信息流程调查;数据及功能分析;系统运营环境分析。
试述系统初步调查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系统的初步调查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的第一项工作,系统规划阶段未对每个开发项目的目标、规模和内容做详细分析。另由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到系统开发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审定。主要目标就是从系统分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度,看新项目开发有无必要和可能。
内容包括:(1)调查内容。调查有关组织的、人员的和工作的信息。(2)分析内容。有什么、要什么、能提供什么、有无必要和可能进一步调查研究。
调查结论及工作成果。
结论有:(1)有必要有可能开发;(2)不必开发,对原系统进行调整;(3)发挥原系统作用;(4)目前无必要;(5)目前无条件。
成果是:系统开发建议书。包括项目名;项目目标;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项目内容;开发的初步方案。
可行性研究安排。包括对项目的规模、目标和投资的估算、人员的配置、进度计划。
试述系统可行性研究的目标及工作内容?
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和功能,提出拟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和计划。要对系统的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论证,并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及可能的方案,为确定系统开发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三方面进行研究,
试述系统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
(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处理需求;
(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
(4)审查新系统的目标、功能与规模;
(5)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6)确定方案;
(7)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8)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9)向用户审查小组和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试述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结果?
可行性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系统设计任务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1)现行系统概况;(2)主要问题和信息需求;(3)拟建新系统的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5)技术可行性分析;(6)营运可行性分析;(7)结论。
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并经审定后正式进行后续阶段系统建设的决策性文件,是根据可行性研究确定的系统方案对系统开发者下达的任务书,其中主要包括:系统目标与任务、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建设初步计划、投资安排、人员安排等。
77. 试述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主要目标是:了解现行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实质,确保新系统的有效性。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现行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1)组织结构的调查。组织结构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反映。
(2)业务处理情况调查。业务处理情况调查可以"业务流程图"来表示。
(3)现行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用户需求调查。
(4)信息流程调查。做出DFD并进行逐层分解、审查和核对。
(5)数据及功能分析。有了DFD后,要对图中所出现的数据和信息的属性进一步分析,包括编制数据词典、数据存储情况分析及使用者查询要求分析。同时要对 DFD图中的各个功能的内容从逻辑上而不是从物理上加以详细说明。
(6)系统运营情况分析。在开发系统之前,必须对系统的应用环境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试述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方法和特点?
具体方法有:直接面谈或专门访问,发调查表征求意见,召开讨论会,阅读历史资料和参加业务实践,其中参加业务实践,与具体工作人员一起完成最基本的工作程序是最有效的方法。
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明确问题和系统开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论证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详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
(2)内容不同:
初步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概要情况及与外部的关系,包括资源情况、能力情况、外部影响情况等。
详细调查的重点在于对系统的内部情况更详细和具体的了解,从而可以提供在新系统建设时改进或更换的内容。
试述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工作结果?
系统详细调查的结果以“详细调查报告”表示,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1)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概述。
(2)系统需求分析。
(3)现行系统主要目标、功能。
(4)组织结构图。
(5)组织业务流程图。
(6)信息流程。①数据流图(DFD);②数据词典、数据存储分析、查询分析;③数据处理分析。
(7)现行系统问题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