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其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它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市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经济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国家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指社会或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它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具有客观必然性。
1.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必然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方式。
3.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只要上述客观经济条件存在,按劳分配就是客观规律,人们只能遵循它,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
1,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由于在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种生产要素属于不同个人所有,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存在。
2,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条件。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经营方式不同,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会不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由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及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和使用,都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向其所有支付代价,或为其所有者带来相应的收益。
三、按劳分配在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公有制经济必然实行按劳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第一,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经济方式;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为主,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
3,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如果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被否定,则会出现两极分化。第二,这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条件。如果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不以按劳分配的收入为主,公有制经济就会被破坏。
四、我国现阶段理顺和调节分配关系及规范分配秩序
1,理顺分配关系,要对多种分配方式进行调节,调节的原则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改善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初次分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的基础作用,再分配发挥宏观调空调节收入分配作用。
2,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