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考核要求
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领会:现代轿车悬架系统的功能,二种分类方法(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识记: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综合应用:主动式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动油气弹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动油路预测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3、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执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识记:悬架阻尼调节装置、空气悬架刚度调节装置和车身高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用传感器。
识记:车身位置传感器、光电式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瞬时加速度(G)传感器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六章 安全气囊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的种类、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类型、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的种类、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难点: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概述
1、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
2、安全气囊保护人体的原理
3、人体的损伤指标
4、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5、安全气囊的种类
第二节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气体发生器的种类
2、气体发生器的结构
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1、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原理
2、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3、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传感器的种类
第四节 安全气囊类型
1、气囊的工作特征
2、气囊的材料和编织方法
3、气囊表面涂膜材料
4、无涂膜编织物安全气囊
5、安全气囊盒盖
第五节 新型传感器
1、中央传感器
2、安全传感器
3、中央电子控制器
(三)考核知识点
1、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的种类。
2、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类型。
4、新型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四)考核要求
1、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的种类。
领会: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安全气囊种类(驾驶员用、前排座乘员用、防侧撞安全气囊)。
2、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识记:气体发生器的种类,气体发生器的结构,气体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3、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类型。
识记: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的材料。
综合应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布置方式。
4、新型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领会:中央传感器、安全传感器、中央电子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七章 智能车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车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智能车辆人一车一环境系统研究动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的内容。
重点:智能车辆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最近的研究动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难点:认识车辆环境的传感器和汽车驾驶辅助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一车一环境系统研究动向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目前进行的重要研究项目
3、国外最近的研究动向
第二节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1、汽车驾驶三要素
2、认识车辆环境的传感器
3、汽车驾驶辅助装置
4、先进安全汽车
(三)考核知识点
1、智能车辆研究的主要内容。
2、国内外最近的研究动向。
3、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4、认识车辆环境的传感器和汽车驾驶辅助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四)考核要求
1、智能车辆研究的主要内容。
领会:智能车辆研究的主要内容(共4个方面)。
2、国内外最近的研究动向。
领会:P项目的主要内容,自适应车辆的6个功能模块。
3、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综合应用:汽车驾驶三要素,驾驶辅助系统的三个功能。
4、认识车辆环境的传感器和汽车驾驶辅助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识记:车辆环境传感器(CCD照相机、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电波雷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辅助装置(防撞雷达和超声波停车装置)。
第八章 电子自动行驶及导航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电子自动行驶及导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难点: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子自动行驶系统
1、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
2、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
3、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第二节 GPS全球卫星定位
1、GPS的发展
2、GPS系统的组成
3、GPS的定位原理
4、GPS系统的特点
5、GPS的用途
6、最常用的GPS接收器及其分类
7、GPS的常用术语
8、GPS的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
1、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
2、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
3、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4、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四)考核要求
1、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
领会: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丰田皇冠自动行驶系统框图为例说明)。
2、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
识记:在不同的坡道上行驶时自动行驶系统的控制原理。
3、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领会:电子自动行驶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
4、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领会: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特点。
综合应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用途、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及分类。识记: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九章 CAN应用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CAN应用基础;包括CAN基本原理、CAN基本特性、CSMA/CD、CAN的高层协议、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基本CANBUS节点基本电路、元件选型。
重点:CAN基本原理、CAN基本特性、CSMA/CD、CAN的高层协议、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难点:基本CANBUS节点基本电路、元件选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CAN基本知识
1、CAN发展简史
2、CAN基本原理
3、CAN基本特性
4、CSMA/CD
5、CAN的高层协议
6、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第二节 基本CANBUS节点
1、应用范围
2、基本电路
3、电路特点
4、元件选型
5、软件流程
(三)考核知识点
1、CAN基本原理。
2、CAN基本特性。
3、CSMA/CD、CAN的高层协议。
4、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5、基本CANBUS节点基本电路。
6、基本CANBUS节点元件选型。
(四)考核要求
1、CAN基本原理。
领会:CAN的发展、CAN基本原理。
2、CAN基本特性。
领会:CAN基本特性(成本低、极高的总线利用率、数据传输远、可靠等优点)。
3、CSMA/CD、CAN的高层协议。
领会:CSMA/CD访问总线,CAN的高层协议。
4、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简单应用:标准格式CAN和扩展格式CAN.
5、基本CANBUS节点基本电路。
识记:基本CANBUS节点的基本电路及电路特点。
6、基本CANBUS节点元件选型。
领会:元件选型考虑MCU接口、兼容性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的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3、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列入相应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都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在大纲里会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此事。
二、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推荐选用教材:《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罗玉涛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参考书:《汽车新技术》,舒华 、姚国平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印刷。
三、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考试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知道;理解、清楚;掌握、会用;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5个学分(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90 学时(注:1学分计18学时)。
2、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本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对每个部分来说,各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自学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定义,较为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其次,弄清楚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融会贯通;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内容。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将学习理论与试验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试验,自学应考者应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基本试验方法,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将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宝的歧途。
建议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讲授学时 |
实验学时 |
1 | 第一章 电子汽油喷射(EFI) | 11 | |
第一节 EFI概述 第二节 燃料系统 第三节 吸气系统 第四节 电子控制系统 第五节 ECU的功能 |
2 2 2 3 2 |
1 | |
2 | 第二章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6 | |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的概述 第二节 液压控制型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第三节 液力变矩器 第四节 行星齿轮机构 第五节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第六节 超速挡控制系统 第七节 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第八节 电子控制无级变速器 |
2 2 2 2 2 2 2 2 |
2 | |
3 | 第三章 AB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8 | |
第一节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分析 第二节 ABS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电子控制器 |
2 2 4 |
||
4 | 第四章 动力转向 | 14 | |
第一节 动力转向概述 第二节 液压助力转向的原理 第三节 叶轮泵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和调节阀 第五节 转向机壳 第六节 EPS系统 |
2 2 2 4 2 2 |
||
5 | 第五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 6 | |
第一节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概述 第二节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
2 4 |
||
6 | 第六章 安全气囊系统 | 11 | |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概述 第二节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第四节 安全气囊类型 第五节 新型传感器 |
2 2 3 2 2 |
1 | |
7 | 第七章 智能车辆 | 6 | |
第一节 人一车一环境系统研究动向 第二节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3 3 |
||
8 | 第八章 电子自动行驶及导航系统 | 6 | |
第一节 电子自动行驶系统 第二节 GPS全球卫星定位 |
3 3 |
||
9 | 第九章 CAN应用基础 | 6 | |
第一节 CAN基本知识 第二节 基本CANBUS节点 |
3 3 |
||
机动 | 2 | ||
合计 | 86 | 4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