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全球互联网设备供应商领头羊之称的思科公司,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近日,思科发布了200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2009年1月24日,思科净营收为9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8亿美元下降7.5%;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1亿美元下降27%。
另据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对思科中国来说,是战略失误的一年。期间,思科CEO钱伯斯曾三次来到中国督战,但仍无力回天,中国市场业绩一直呈现徘徊并有下滑迹象。同时,为了调整内部管理与策略,钱伯斯曾一直把助手留在中国调动全球资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及竞争对手挑战,但从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种种不利迹象,让我们不禁对这位互联网设备行业老大产生了不少质疑,思科究竟怎么了?
一问:市场份额遭蚕食 是否管理出问题?
据报道,2006年底,阿尔卡特和朗讯科技宣布合并,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思科公司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合并两年后,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宣布推出大量新型语音和数据交换和路由产品,这表明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正向市场的领头羊思科发起强劲挑战。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的发言人Hema Ganapathy说:“思科是市场的老大,也是我们的最主要的竞争对象。”她表示,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在过去两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其客户增加了5000之多。收入在2007年底超过120亿美元。该公司在北美的收入超过总收入的20%,在亚太地区的收入超过10%。
据咨询机构Infonetics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在2006年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随后是华为公司,其次为北电。在长途网光设备WDM ROADM市场,西门子公司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思科公司仅仅在城域网光设备ROADM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在以阿尔卡特朗讯、华为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网络设备商打压下,思科市场份额正遭蚕食 ,之所以如此被动挨打,业内人士分析,思科中国或出现管理危机。
二问:思科中国重组 “虚拟总部”能否如愿?
1月13日,思科中国董事长兼CEO史瑞夫(Jim Sherriff)向媒体表示,思科中国业务重组已经完成,负责市场和销售工作的原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升任中国区副董事长,同时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完成对中国市场160亿美元的投入,“虽然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但思科对中国的投资承诺不会改变”,史瑞夫说。
据了解,思科中国经过此次重组后,各部门除了继续向原先美国圣何塞各部门领导汇报外,也需同时向思科中国董事长史瑞夫汇报。目前思科中国业务包括市场销售、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融资、服务和企业拓展等部门,整合之后这些部门将从原先的垂直汇报转进加强横向沟通。
从2002年到2007年,思科在中国累计总投资已超过85亿美元。2007年11月,思科CEO钱伯斯在访华时表示将在中国启动16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这相当于当年思科全部营业额的45%。
史瑞夫表示,“从思科中国到中国思科”是思科在今年以及未来在华发展的主旋律。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此次思科在金融危机下逆市投资160亿美元,以及年前重组并不看好,称其从原先的垂直汇报转进加强横向沟通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思科中国希望加强中国区“虚拟总部”的功能难以如愿。
三问:在中国3G市场,为何表现低调?
据1月23日消息报道,中国联通在与其他3G运营商竞争的压力之下,已经对WCDMA招标采取快速果断的方式解决。到昨天为止,联通30个省区市的WCDMA招标结果已经基本确定,华为、爱立信和中兴名列前三。
据介绍,在联通30个省区市的WCDMA招标结果中,华为拿下的份额约为30%,爱立信接近27%,中兴为21%-22%,此外,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分别为12%和11%。在30个城市的招标中,中国联通将13个重点省区市进行了公开招标,分为3天完成,对设备商的报价是一个极大考验,其余的17个省区市则根据设备商在现网的市场份额进行议标。
WCDMA招标结束之后,在中国的本土设备市场,中国设备商的联合份额已全面超过50%。在TD市场,大唐、中兴和华为的份额达到85%,CDMA市场,华为和中兴的份额约为60%,现在,在WCDMA市场华为和中兴也达到51%。
在此次中国联通对WCDMA的招标中,华为爱立信中兴排前三,思科榜上无名。而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3G招标中,也鲜有思科踪迹。思科在中国3G市场,为何表现如此低调?
四问:出售40亿美元债券,是否现金流出问题?
2月11日,思科发表声明称,公司分两部分出售了40亿美元债券,除了用于偿还本月到期的5亿美元的浮动利率债券外,销售所得还将用于公司日常的运营费用。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打算利用更丰富的信贷方式努力降低借贷成本,以增加公司流动资金。思科计划在今年7月底减少约10亿美元的开支。
在思科第二财季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其CEO约翰?钱伯斯没有象其他科技公司的CEO那样宣布裁员。尽管没有大规模裁员,但思科在过去的6个季度中通过“优化和重组”举措解雇了多达1000名员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增长前景看好的市场上。思科预计,未来数月内还将以这种方式解雇1500-2000名员工。钱伯斯称,仅半年时间,思科就完成了每年节支10亿美元的计划。平均每位员工的旅差费降低了一半儿以上。此外思科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还关闭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办公室4天。
出售高额债券、“优化”员工、缩减工作日,除了思科现金流出问题,难道还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这一切吗?
五问:冒险进入服务器市场,胜算几何?
前不久, 思科公司宣布,在未来几个月内将推出一项可能撼动整个科技业,让该公司与惠普、IBM等合作伙伴正面冲撞的产品。这项产品配备有精密虚拟化软件的服务器,是思科冒险进入陌生、竞争激烈,且利润较低市场的大胆之举,但它反映出思科欲伸展至传统主业之外的野心。
多年来,思科主导转接器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市场,年度营收400亿美元,毛利更高达65%。包括惠普、IBM和戴尔等主要硬件商,与该公司长年维持良好、互利的关系,产品很少有重合。业界专家表示,思科进军服务器市场将扰乱那种稳定的共生关系,并可能使得这些大科技公司为争抢客户而爆发全面激战。
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硬件分析师Brent Bracelin说:“这将是今年最重要且最具话题性的产品。IBM和惠普都将有大规模的竞争反应,我们预期这将导致新一轮的产业整合。”
据业内分析,思科涉足服务器市场充满风险。网络设备的毛利高达65%,而一般服务器毛利只有25%。 Signal Hill分析师Erik Suppiger说:“思科要把新产品的毛利率提升到同于现有产品,绝对是一项挑战。”
分析师估计,思科最多只能把服务器毛利率提高至50%,这个数字,加上新业务的初期表现可能会比较普通,应该不会影响思科近期的财务表现。但分析师认为,服务器业务最终也肯定会降低该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更显著的影响,应该是思科与其长年盟友的关系。 Bracelin认为IBM和惠普会考虑收购新创公司,自行开发类似思科新系统的产品。他们也可能把生意转给其他网络设备商,如Juniper Networks和Brocade。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商,思科舍弃老本行冒险进入服务器市场,与IBM惠普展开正面交锋,无异于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转型中不惜与合作伙伴撕破了脸,思科的胜算究竟有多大呢?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