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基础知识 >> 历史国情 >> 正文
大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
来源:优易学  2010-1-20 15:07:2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四、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1.中国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开始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并编练新式海军。从而以1861年曾国藩开办安庆军械所为起点,掀起了一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但洋务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它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履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诞生

外国资本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刺激了民族资本的产生,但西方列强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诞生是以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车床为开端的,到甲午战争前共有大小企业一百数十个,大部分属于轻纺工业企业。民族资本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摧残,发展极为缓慢。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近代中国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力量即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五、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

1,开设新式学校,传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到1894年洋务派创办了约计30所左右的学校。1895年以后,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取代洋务派成为创办新式学堂的主力,民间的办学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以后,政府和民间的办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到1911年时各种各级新式学堂达到52348所,在校学生近164万人。这些学校都程度不同地引进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并随着其学生的毕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新知识分子阶层。

2.派遣青年学生出国留学

在开办新式学校的同时,为了更直接掌握西方科学技术,在洋务派的策动下,清政府在1872一1875年先后派遣了4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5年,开创了近代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先河。1877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学生赴欧洲各国学习海军指挥和船舰技术。但是,派遣留学生遭到了顽固派的反对,认为学生在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后将会怀疑中国文化的绝对优越性,留美学生于1881年被全部招回。此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恢复,出现新的高潮,并转向以自费留学、赴日留学和学习政法为主,到1910年时留学人数达到2万以上,其中官费生约300名。

3.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

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开始于1811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兴盛起来,洋务运动时期进人高潮。出版译著的学科逐渐由自然科学为主转向以社会科学为主,.集中于了解世界、求富求强、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五个方面。从事这一工作的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外国在华教会系统,如广学会、美华书馆、益智书会、广州博济医院、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二是清政府系统,如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北京同文馆、天津机器局、天津武备学堂。三是民间系统,如商务印书馆、译书公会、事务报馆、农学报馆。其中最主要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它们所翻译出版的科技书籍,前者到1909年达160种,后者到1911年达238种。这些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出版有力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六、列强侵华势力的扩张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于1856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n月再次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美国和沙俄在战争中成为英法帮凶。咸丰年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洗劫并火烧圆明园。经过战争,清政府先后于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此前,沙俄还乘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缓挥条约》,此后又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强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速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从而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2.中法战争

1883年,已攻占越南河内等地的法国进犯中国,中法战争爆发。冯子材等爱国将士英勇奋战,大败法军,但清政府以胜求和,1885年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拥有特殊权利和开放中国的西南边境,使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并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3.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末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尖锐。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于1894年7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从丰岛海战到日本攻占辽东,甲午战争历时共8个月,1895年3月以中国又一次失败而告终。

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而腐败的清政府却再一次妥协求和,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这实际上为日后日本吞并朝鲜铺平了道路;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7年内付清;规定日本可在中国任意设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与列强同样享有最惠国待遇,等等。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为了镇压以义和团运动为主的中国人民的反抗,由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组成的八国联军,对中国再次发动了凶恶的侵略战争。

清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于1901年(即农历辛丑年)9月7日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谢罪道歉,并规定今后必须立即“弹压惩办”人民的反帝斗争;勒索中国巨额赔款,总数4.5亿两白银,分39年付清,累计本息达9.8亿两,规定以关税、盐税及内地厘金来偿付这笔赔款;③各国在京津一线至山海关等战略要地驻扎军队,并在北京东交民巷专设“使馆区”,由各国“常留兵队”守卫,中国人不许擅自进人等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已全面控制了清政府。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则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