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的国际流动是随着国际贸易和生产的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是指一个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与别的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以及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资本的流人和流出。这里所讲的资本是指货币或现金资本以及与投资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不包括纯属贸易往来的商品或实物资本。
1.资本国际流动的一般形态 资本的国际流动有三种基本形态: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和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
(1)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
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初始形态,即商品输出。其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如前所述,国际贸易早就出现了,而商品资本的出现则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作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其实现的过程不仅只在商品的产地国,而且在流向国外。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的国际交换的基础并非国际分工,而仅仅是剩余产品的交换,国内的生产过程并不从属于资本。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商品的国际交换主要不再是剩余产品的交换,而是商品资本的交换了,即商品以一种新的形态―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当然,并非所有的国际贸易都是商品资本的国际运动,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参加国际贸易的各国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内的经济基础相异,因而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未必都是商品资本。
(2)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
货币作为国际资本,首先是从商品资本开始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资本主义进人垄断阶段后,货币资本的国际运动,即资本输出成为国际资本的主要形式。资本输出的意义就在干:①资本输出进一步带动商品输出,从而使其成为争夺国际商品市场的重要手段。这是“要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第一张皮是从贷款取得的利润,第二张皮是在同一笔贷款被用来购买克虏伯的产品或钢铁辛迪加的铁路材料等等时取得的利润”。②资本输出有利于冲破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占领对方市场,从而成为兼并其他工业发达区城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不仅指向落后国家和地区,而且指向先进的工业发达地区,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只是力图兼并农业区域,甚至还力图兼并工业发达的区域”。③资本输出促使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以垄断的方式从全世界范围内把竞争者排除掉的重要手段。货币资本的输出是垄断原料来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扩大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的重要手段。”当这种垄断组织独自霸占了所有原料产地的时候,它们就巩固无比了。”
货币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一是贷款,包括私人借贷、政府借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借贷;二是国际债券,其主要渠道是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即国际金融市场。
(3)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
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外通过兼并、新建或扩建企业等形式,直接在国外进行生产性投资,把原来限于一国内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扩大到国际范围,即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流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产资本的国际运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急剧增长,其速度不仅超过证券投资,而且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导致生产资本的国际运动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由此造成的水平型国际分工的迅速扩展;生产与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和垄断,以及大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相对过剩资本的加速积累;等等。生产资本的国际运动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也包括国家资本或国有资本的对外直接投资。
2.当前资本国际流动的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①发展势头强劲;②跨国公司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③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核心的地区,集中和囊括了全球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④投资重点日益转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⑤投资自由化已成为各国外资政策的潮流。
(2)国际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①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加速扩大;②国际银团贷款活跃;③融资日趋证券化;④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市场筹资、融资更为灵活方便。
3.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投人到另一国的生产部门,即投入另一国家工厂、矿山、种植园和其他生产性单位的行为和过程。这种国际投资的形成有若干种具体形式,它可以通过跨国投资兴办新企业,建立新的股权资本,也可以通过已有投资利润的再投资,扩大总投资规模,或通过控制外国厂矿企业股权、跨国公司母公司及海外分支间长期贷款净额等方式形成。
4.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与国际直接投资相对的一种形式,指投资主体(政府、国际经济组织以及私人)所引进的各种贷款和在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方面进行的投资。与直接投资相区别,国际间接投资一般对于投资标的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所有权,也不拥有经营权,只是通过投资获得利息性收入,从定量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即便是直接投资形式,只要未拥有他国企业、矿山、种植园所有权的25%,也应该认为属于间接投资(美国的标准为10%)。
(1)国际信贷。
按照信贷期限长短,国际信贷可以分为短期和中长期两种,但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信贷往往是指后者,短期信贷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常常被人们予以单独分析。
国际中长期贷款是一国贷放者(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及其他投资者)向另一国的借款者提供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一般而言,中长期的国际信贷大多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失衡,或被借人者用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以及大中型更新改造项目等。国际组织向一国政府提供的长期信贷、政府间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因这两类贷款有时是无利息的,有时虽要付息但仍有相应的赠与成份,在大多数情况下属非赢利性,故又可归入援助或优惠贷款的范畴。
投资者向企业、公司甚至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目的为了获得投资收入,因而在投资时需对投资对象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接受投资的企业实体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估计。在世界经济中,由于中长期国际信贷,尤其是商业性贷款、期限长且借贷双方面临的风险较大,贷款从贷出到还本付息期间利息率变动较大,因此贷款利息大多采取浮动管理的方式,即借贷双方根据国际资金市场利息率变化的情况,规定间隔一定时期(多为半年)对贷款利息率进行一次调整。当投资者进行数量较大的工商企业国际贷款,即对工商企业提供大量中长期信贷时,大多需要政府、银行出具担保。至于国际组织、政府间的官方援助性贷款,则大多包括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带有某种(些)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政治目的。
国际短期信贷是贷放人(政府、银行、其他经济实体)向借款人(政府、银行、其他经济实体)提供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贷款,它的用途主要是提供资金的临时性需要。国际短期信贷的借贷,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信用,借人者信用程度高就容易借到资金,反之则会告贷无门。这种信贷由于期限短,资金又多属应急之用,因此利息率的确定需要由借贷双方根据供求情况进行商定。
(2)国际短期资本流动。
国际短期资本的主要形式是货币现金、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活期存款等。这类资本的流动,与上述满足资金需求的流动有一定的区别,大多与国际贸易的进行、资金保值以及进行投机有关。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大多由融通资金、结算及其他与贸易有关的交易引起。在贸易行为中,出口商发出货物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回货款,进口商在支付时,也需使用本币购人出口方所接受的外币,国际范围内巨额国际贸易(1996年的出口总值为5.338万亿美元)的结算过程,必然造成资金的短期国际流动。在贸易中若出口方给予进口方资金融通的便利,即给予出口信贷,就会发生出口国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进口国则反之。融通资金也会使资金出现短期的跨国流动。另外,跨国支付保险费、运输费也是短期资金国际流动的促成因素。
与保值相联系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大多属于资本抽逃的情况,即当一个国家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国际收支长期持续出现巨额逆差,金融局势前途难卜时,这个国家的本币便会强烈趋于贬值,持有本币资产者也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为了保值避免损失,本币资本便会追求外币资产、兑换成外币,从而致使本国资本外逃。80年代中期,墨西哥资本为保值,外逃量曾一度达到其所欠外债总额的近80%,这无疑使墨西哥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一国的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对持有本国货币资产不利时,或对本币求利有碍时,本币也会外逃。
与投机求利有关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般是因为利用利息率的国际差异,或利用对于汇率变动预期求利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投机者预期正确会获利,失误则蒙受损失。因投机引起资本短期跨国流动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如果两国货币比价(汇率)相对稳定,资本的流向从利息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息率较高的国家,这时资本在高利息率国家获得的较高收入再兑换成原有货币,不会受汇兑风险影响。第二,在汇率有变动的情况下,投机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预测,以较低汇价买入,再以较高汇价卖出,或先以较高汇价卖出,再以较低汇价买人,高低汇率的差异便是投机者的收入。第三,投机者利用国际商品市场行情波动进行投机,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愈大则投机获利的可能性就愈大。根据对商品价格走向的预测,投机者可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或先以高价卖出再低价补进,从中谋利。所有上述情况,都会使资本产生短期国际流动,而且这种流动因其流向多变、类型复杂、发生频繁而难于控制,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很大的。
(3)国际证券投资。
80年代以来,国际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证券投资的作用日益提高,国际信贷的地位相对下降,即世界经济中的所谓“资本流动证券化”。这一趋势表明了债券化融资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事实。当今国际间接投资中很大部分是通过各大国际金融中心购人、售出上市的外国债券和股票来进行的,卖者的目的是为了筹资,购入者则是为了谋利。从资金流向上讲,出售债券是使资金流人本国的过程,购入债券则是本国资本流出的过程。
证券一般可分为债券和股票。债券是一种对外借款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借款凭证。它的购买者与发行者(出售)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关系,债券到期并被偿还付息后,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告解除。
股票是投资者借以取得股息收入的有价证券,既可以交易也可以作为抵押品。它的买卖大多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在日常经济生活中,股票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前者获得的股息是按照固定股息优先支付,但无权参与股东人会的投票或投票要受多方面的限制。普通股的股息是浮动的,要在支付了债券利息、优先股股息后根据经营状况分红,但在股东大会上具有投票权和被选举权。大多数股东因持有的股票数额有限,无法左右局势,因而只是名义上的企业所有者,只能领取股息或获得买卖股票的价差收入,不能参与实际的管理和经营,因而他们的投资只能算做间接投资而非直接投资。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