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月15日,甲公司决定以2 400万元收购丁上市公司股权。该项股权收购完成后,甲公司将拥有丁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0%。
【解析】这实际是日后时期发生的投资的重大变动情况,对企业报表使用者理解企业的投资业务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该事项并不是需要调整的事项,是一个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的一个事项,故该事项为非调整事项。
根据题意的要求没有必要做账务处理,但如果要求出题,则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丁公司的投资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题目扩展:丁公司在3月15日时所有者权益为2.5亿,甲公司占10%的份额,即占2500万,现在投资2400万,则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多少。
一般情况下,占受资企业10%,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则投资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成本发下,投资2400万,则投资的入账价值为2400万。
(6)3月28日,甲公司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2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10万元。甲公司根据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作为盈余公积,将拟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应付股利,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调整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解析】考生可能简单的记得分配现金股利属于非调整事项,只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就可以啦。但本题不仅有分配利润的问题,又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问题,因此要分别进行说明,其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问题是一个日后的调整事项,分配现金股利是一个非调整事项。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20
贷:盈余公积 62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20
但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记“应付股利”这笔分录,现在并不需要做,只有当股东大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时,才做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记“应付股利”这笔分录,
小结:以上针对六笔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属于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进行分析,若是调整事项,怎么样进行会计处理。
并且题目要求调整会计报表,即对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年末数栏和本年数栏。实际上,不用单独的进行调整啦,上面做的分录,只要是要调整报表的,就在报表上写上加多少或减多少,最后计算即可。这样就非常简单啦,大家在学习时,务必要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否则时间将会不够。
以第一笔经济业务为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贷:应收账款 234
当然也可以写成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当调表的时候,顺着查即可。但是没有必要写“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写成“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即可,同时,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一栏写上“-200”。这样既省时间又保证准确率。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这种比较良好做题习惯
本题(2005年考题)主要是一个日后调整事项的问题,它和政策变更没有结合,只是和差错更正的问题稍微结合了一点。如果本题既有政策变更、差错更正,又有或有事项等问题综合在一起,则将会更加复杂。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也应该准备此类问题。
【例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除特别注明外,甲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甲公司2005年3月1日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甲公司从2005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甲公司在12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
(2)2005年1月和2月份发生的涉及2004年度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要求:
(1)对资料(1)中内部审计发现的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指出资料(2)中的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并说明理由
(3)对资料(2)中的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不要求编制有关调整计提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解析】
(1)甲公司在12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
①2004年9月12日,甲公司与G公司就甲公司所欠G公司货款400万元签订债务清偿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其生产的3台电子设备和20万元现金,一次性清偿G公司该货款。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80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每台100万元,甲公司向G公司开具该批电子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应负担增值税以及支付现金与所清偿债务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400
贷:库存商品2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银行存款20
营业外收入89
※该处理错误,因为债务重组的过程中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有收益时不确认收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对业务资料①中的差错进行更正:
借:营业外收入89
贷:资本公积 89
※讲解扩展:如果是2005年1月份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差错,处理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资本公积
②2004年12月6日,甲公司与H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协议。甲公司以其生产的4台电子设备换取H公司生产的5辆小轿车。甲公司该电子设备的账面价值为每台26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每台30万元。H公司生产的小轿车的账面价值为每辆20万元,公允价值为每辆24万元。双方均按公允价值向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公司取得的小轿车作为公司领导用车,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甲公司预计该小轿车的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每辆净残值为0.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进行会计处理时,对用于置换的4台电子设备,按其公允价值作为销售处理,并确认销售收入。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140.4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
借:主营业务成本104
贷:库存商品104
※本题为非货币性交易,以上处理是错误的,正确处理应按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处理,不应该确认商品的销售收入,也不应该结转成本。正确的处理应该是以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加上相关的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所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4+20.4=124.4(万元),而以前做法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40.4万元,即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多记了16万,应冲消16万;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多记了1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多记了104万,都应进行冲销。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120
贷:固定资产 16
主营业务成本 104
※讲解扩展:如果是2005年1月份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差错,此时处理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1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104
固定资产 16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