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2%,A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2,B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5. 要求: (1)通过计算股票价值并与股票价格比较判断两公司股票是否应购买; (2)若投资购买两种股票各100股,该投资组合的必要报酬率为多少?该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如何?
正确答案是:
(1)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A=8%+2×(12%-8%)=16%
RB=8%+1.5×(12%-8%)=14%
利用固定成长股票及非固定成长股票模型公式计算:
A的股票价值=5×(P/A,16%,5)+[5×(1+6%)]/(16%-6%)×(P/S,16%,5)
=5×3.2743+53×0.4762=41.61(元)
B的股票价值=[2×(1+4%)]/(14%-4%)=20.80元)
计算A、B公司股票目前市价
A的每股盈余=800/100=8(元/股)
A的每股市价=5×8=40(元)
B的每股盈余=400/100=4(元/股)
B的每股市价=5×4=20(元)
因为A、B公司股票价值均高于其市价,因此应该购买。
(2)组合报酬率=100×40/(100×40+100×20)×16%
+100×20/(100×40+100×20)×14%
=10.67%+4.67%=15.34%
综合贝他系数=(100×40)/(100×40+100×20)×2+(100×20)/(100×40+100×20)×1.5=1.33+0.5=1.83
2. 某企业全年需用某种零件22,000件,每件价格为3元,若一次购买量达到4,000件以上时,则可获3%的价格优惠。已知固定订货成本每年为1000元,变动订货成本每次30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为5000元,变动单位储存成本1.5元/年。如自行生产,每件成本为2.5元,每天可生产100件,每天耗用62.5件,固定的生产准备费用每年1200元,变动每次生产准备费用300元,自制零件的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4元,固定储存成本每年为5000元。 要求: (1)企业每次订购多少件才能使该零件的总成本最低?外购零件的总成本为多少? (2)若自制该零件,应分多少批生产,才能使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 (3)比较企业自制与外购的总成本,应选择何方案?
正确答案是:
(1)经济批量==938(件)
按经济批量订货时存货总成本为:
存货总成本=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年购置成本
=1000+5000++22,000×3=73407.12(元)
按享受折扣的最低订货数量订货时的存货总成本为:
存货总成本=1000+22,000/4,000×30+5000+4,000/2×1.5+22,000×3×(1-3%)
=73,185(元)
因为享受折扣时的总成本比经济批量时更低,所以每次应订购4000件.
(2)陆续供货时的经济批量为==5,014(件)
22,000/5,014=4.4(批)
自制该零件时,应分4.4批生产,才能使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低.
(3)自制的总成本:
TC=22,000×2.5+1200+5000+=55000+1200+5000+2632.49=63832.49(元)
因为自制的总成本低于外购的总成本,所以应选择自制方案
3. ABC公司资产总额为5600万元,负债总额2800万元,其中,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为2000万元,流动负债800万元,股东权益中股本总额为1600万元,全部为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当年实现净利润4000万,留存盈利比率为60%,股利发放均以现金股利支付.公司当年从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业务如下: 该公司非经营税前收益为800万元,长期资产摊销与折旧费用600万元,销售收现占销售额的40%,所得税率为33%。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下列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 (2)现金流动负债比; (3)现金债务总额比; (4)销售现金比率; (5)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7)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8)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
正确答案是:
根据已知条件得知,普通股数为(1600万÷1)1600万股,现金股利总额为[4000×(1-60%)]=1600万元。每股股利=1600/1600=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000-3000)=3000(万元),销售额为(4000÷40%)=10000(万元).故此,相关指标可计算如下:
(1)现金到期债务比=3000/2000=1.5
(2)现金流动负债比=3000/800=3.75
(3)现金债务总额比=3000/2800=1.07
(4)销售现金比率=3000/10000=0.3
(5)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3000/1600=1.875元/股
(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1.875/1=1.875
(7)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3000/5600×100%=53.57%
(8)经营活动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损益
=净利润-非经营税前损益×(1-所得税率)
=4000-800×(1-33%)=3464(万元)
经营现金毛流量=经营活动净收益+长期资产的折旧与摊销
=3464+600=4064(万元)
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非经营所得税
=3000+800×33%=3264(万元)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3464/4000=0.87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3264/4064=0.80
4. ABC公司现准备以100万元收购目标企业甲,向你咨询方案是否可行,有关资料如下:去年甲企业销售额1000万元,预计收购后5年的现金流量;在收购后第一年销售额在上年基础上增长5%,第二、三、四年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增长10%,第五年与第四年相同;销售利润率为4%,所得税率为33%;资本支出与营运资本追加额分别占销售增长额的12%和5%,折旧占销售增长额的2%,第六年后现金流量假设与第5年一致。无风险报酬率为5%和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为7%,ABC公司和甲企业的β系数分别为2和1.5。 要求: (1)计算在收购后企业各年的现金流量;(2)计算现金流量现值;(3)根据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应否收购甲企业。
正确答案是:
(2)预期资本成本率=5%+(7%-5%)×1.5=8%
现金流量现值
=20.64(P/S,8%,1)+15.20(P/S,8%,2)+16.72(P/S,8%,3)+18.39(P/S,8%,4)+37.45(P/S,8%,5)+ (P/S,8%,5)=403.02(万元)3)由于收购后甲企业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为116.28万元,大于100万元,即目标企业的价值大于收购价格,故根据贴现现金流量法应收购甲企业。
5. 某企业下设甲投资中心和乙投资中心,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两投资中心均有一投资方案可供选择,预计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要求: (l)计算并填列上表中的空白; (2)运用剩余收益指标分别就两投资中心是否应追加投资进行决策。
正确答案是:
(l)填列表格如下:
(2)决策如下:
由于甲投资中心追加投资后将降低剩余收益,故不应追加投资;乙投资中心追加投资后可提高剩余收益,故可追加投资。
综合题
1. 企业拟投产一新产品A,预计A产品的市场适销期为4年,A产品的生产可利用原有旧设备,该设备的原值220万,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为6年,已使用1年,按年数总额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残值为10万。目前变现价值为150万,四年后的变现价值为0。生产A产品需垫支营运资金,其中所需垫支营运资金,一部分可利用因规格不符合B产品使用而拟出售的材料,并已找好买方。该材料原购入价值为10万,协商的变现价值为5万,因此投产A产品可使企业减少材料账面损失5万元,假设4年后材料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均与现在一致。此外还需追加垫支的其他营运资金为10万。预计A产品投产后A产品本身每年会为企业创造40万元的净利润,但A产品的上市会使原有B产品的价格下降,致使B产品的销售收入每年减少2万元,从而会使B产品本身所能为企业创造的净利润减少。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要求判断该新产品应否投产。
正确答案是:
按税法规定各年应提折旧:
第一年:(220-10)×6/21=60万元
第二年:(220-10)×5/21=50万元
第三年:(220-10)×4/21=40万元
第四年:(220-10)×3/21=30万元
第五年:(220-10)×2/21=20万元
第六年:(220-10)×1/21=10万元
账面净值=220-60=160万元
旧设备变现价值=150万元
旧设备变现损失抵税=10×40%=4万元
该新产品应该投产。
2. 某公司2002年销售收入为100万元,税后净利4万元,发放了股利2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如下: 假定公司2003年计划销售收入增长至120万元,销售净利率与股利支付率仍保持基期的水平,若该企业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与销售收入之间有稳定百分比关系, 要求:对以下互不相关问题给予解答: (1)预测2003年外部融资需要量; (2)如果预计2003年通货膨胀率为8%,公司销量增长5%,预测外部融资需求量; (3)如果公司不打算从外部融资,请预测2003年获利多少? (4)计算该公司的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