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错报时对重要性的运用
1.(多02)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
A. 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B. 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
C. 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D. 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
【答案】AC
【解析】B可谓“推倒重来”(大可不必),D显然“操之过急”(发表什么意见应视程序A、C的实施结果而定)。
2.(多01)如果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
A. 修改审计计划,将重要性水平调整至更高的水平
B. 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进一步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
C. 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D. 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答案】BC
【解析】记忆性命题。所有选项均为教材原文。
审计风险
1.(自编w综5)A和B注册会计师接受事务所派遣,对X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资料一:X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部分项目的金额分别为:资产总计180000万元,净资产88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40000万元,利润总额36000万元,净利润24120万元。
资料二:在评估X公司的审计风险时,A和B注册会计师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风险类别 |
情况一 |
情况二 |
情况三 |
情况四 |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
4% 70% 60% |
4% 80% 50% |
2% 50% 20% |
5% 80% 50% |
【要求】
⑴针对资料一,如果以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这些判断基础的固定比率分别为0.5%、1%、0.5%和5%,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计算确定X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请列示计算过程,并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以及重要性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关系。
⑵针对资料二,在设定的四种情况下计算并确定相应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请列示计算公式与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指出哪种情况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最多,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⑴计算过程如下:
判断基础 |
金额 |
选定比率 |
乘积 |
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
资产总额 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
180000 88000 240000 24120 |
0.5% 1% 0.5% 5% |
900 880 1200 1206 |
880(万元)
|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少。
⑵根据审计风险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相应于设定情况的可接受检查风险分别为:
情况一:可接受检查风险=4%÷(70%×60%)=9.5%
情况二:可接受检查风险=4%÷(80%×50%)=10%
情况三:可接受检查风险=2%÷(50%×20%)=20%
情况四:可接受检查风险=5%÷(80%×50%)=12.5%
在第二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亦然。
固有风险
[小背景]A会计师事务所指派M注册会计师负责Q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根据审计计划,Q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为重点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M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问题,请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多03)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对会计报表整体反应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在下列因素中,属于评估固有风险时需要考虑的有()。
A. P公司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B. P公司管理人员的变动情况
C. P公司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D. 影响P公司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命题。所有选项均为教材原文。
控制风险
1.(判01)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将控制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答案】× (2001年)
【解析】即如拟信赖内控(并且信赖是经济的),则应实施控制测试,但实施控制测试并不能使控制风险有任何降低。控制风险为客观存在,注册会计师不能改变,只能进行适当的估计,以便确定相应对策。
检查风险
1.(单04)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选择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策略应为()。
A. 以分析性复核为主B. 以交易测试为主
C. 以余额测试为主D. 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
【答案】C
【解析】可接受检查风险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影响是:若确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为高水平,则实质性测试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若可接受检查风险为中等水平,则在实施实质性测试时应将分析性复核及交易测试与余额测试结合进行,如果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实质性测试应以余额测试为主。
2.(单04)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实质性测试时间的策略应为()。
A. 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为主
B. 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为主
C. 以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为主
D. 将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与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相结合
【答案】C
【解析】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属于监督性的,工作量小,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属于验证性的,工作量大而详细。当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时,应采取C;当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为中等水平时,应采取策略D;当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时,应采取策略A。
3.(单01)在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时,如果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表明注册会计师()。
A. 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B. 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C. 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高水平D. 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答案】A
【解析】事实上,检查风险不仅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有关,而且与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有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请见教材原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